游当涂祭李白墓
七月,
火的日子,尽管天气炎热,不能阻挡我们对李白的敬仰。
2009年7月1
,我们来到马鞍山,在当地文化局的安排下,我们驱车前往李白墓地尽兴游览和祭拜。沿途,文化局的小夏不停介绍李白的一些传说,我们很是认真地听着,因为,我们刚完成的电视剧剧本《李白传奇》需要更多的资料来弥补和完善。龙山是一个不高的山,也不是大的山,但是,这里却是李白安葬的地方。李白最初安葬在这里,李白去世51年后,李白生前好友的儿子范传正来到当涂,经过三年的寻找,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即李白长子伯禽的后代。两位孙女已经出嫁给当地的佃户,范传正见李白的孙女生活境遇和生活环境不好,劝其改嫁富人,但是,李白两个孙女都没有同意。范传正见两个孙女有太白遗风,于是就免除了她们的徭役。范传正问李白的两个孙女有什么要求,李白孙女说,爷爷生前想安葬在青山,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一直没有帮助爷爷迁坟。范传正组织人将李白尸骨搬迁到青山。范传正为李白选的是一处平整的平原地带,靠青山,侧龙山,背有溪
湖泊,可谓灵秀之地。范传正搬迁李白坟到古家村,与当地的当时的秀才古姓一家为邻居,古家是李白当时的好友。
青山连绵,但是没有大的起伏,没有龙脉,只有钟秀。现在已经看不见古树参天,碧水长
,但是,依稀可以看出灵秀之气。
李白墓地早在1965年被国家命名为文物保护之地。石碑依旧在。更为珍贵的不仅是墓地的真实
,更主要的是范传正的碑文,对于李白迁坟,出生地,生平、经历进行了详述,具有学术价值,是考证李白的重要的参考文献。魏颢的《唐李翰林集序》只有文字记载,没有碑文为证了。郭沫若当年写《李白与杜甫》参考的文献也就是这块石碑。这块石碑据说是一双,一块伴随着李白的尸骨在埋藏在地下,一块立于现在的李白墓地的展厅墙壁之内。保管的非常完好,字迹基本清晰。
我们下午16时到达墓地,买了酒,是马鞍山本地的酒。笔者怀着敬仰的心情,将酒倒在李白墓的酒樽里,剩余部分放在案几上供给李白。多想与大诗人对话,多想与大诗人饮酒。心有酒已是七分醉意。我们陶醉在李白的诗篇里。李白的诗篇就是樽樽心灵美酒。
幽雅寂静的墓地,盛夏里有一丝清凉和幽静。走到墓地前,耳边似乎想起朗朗的读书声“窗前明月光——”又似乎闻《将进酒》的豪迈
唱声音,又似乎见到李白飘逸的身影从墓地飘
而出。很多墓地都让人生畏,而太白墓地给人的是一种凄凉和同情,甚至是不
和惋惜。李白一生求仕,只做了个翰林待诏,报国无门的郁闷情怀
怀让人难免不扼腕。
情不自
,笔者心生一首诗文:青山半
高,因李天也矮。诗文万代考,余闻金樽声。万载留诗香,太白尸骨处。滴酒千年心,我辈匍匐号。你不是蓬篙,却有芳草情。绿我诗心地,不求花靴帽。学做贤士傲,一剧(李白传奇)太白风。
青山因为有李白的墓地矮小了,因为太白的诗风太高;有了李白此时天也矮了半截,是李白的诗篇万丈高所造成的心理感动,海天自然就渺小了;李白的诗文万代不可以磨灭,一定会万古
传,我们还能听见饮者的豪饮之声,似乎就在眼前和耳际;千千万万的年岁和日子里,诗篇不朽,就是因为李白身葬在此地。洒一点清酒,想与太白邀月对饮,然而怕自己没有那个资格,只有匍匐着哀号和哭泣,算是一种敬仰和纪念。太白不是蓬篙人,却有芳草一样的幽香,滋润着我的心田;绿了我写诗的心地,也想学太白不去求那做官的靴子和做官的帽子;如果能学到太白一点点的遗风,做个狂羁的人是多么的自由?拍一部电视剧《李白传奇》,写一段佳话,也算是不枉费一生了,能把太白的遗风发扬下去,也算是万代功绩,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
m.bWo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