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山沟去种田 下章
第九百四十九章 僵尸物种
  第九百四十九章僵尸物种

 李君阁这才对孟所长问道:“孟所长,那老姜…呃姜老师说的僵尸是什么意思?”

 孟所长深了一口气,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郑重地说道:“皮娃,如果我们没有看差的话,这是一种极为珍稀的鳖类——斑鳖。”

 “该物种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是类中最濒危物种,目前全球已知存活仅四只,其中苏州动物园两只、西园寺一只,还有越南还剑湖有一只疑似。”

 “而且这几只中,要不因为年龄偏大,要不因为在捕捞过程中受过伤,雄个体已经失去了繁殖能力。”

 “也就是说,全世界爬行动物研究学家都认为,等到这几只斑鳖寿终正寝后,这个物种将宣告灭绝。”

 “这样的物种,动物界有一个特殊的名词来定义,叫僵尸物种。”

 “赶紧将这只团鱼放回去,等我们明天过来确认,一旦能够认定是斑鳖,那这将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大发现,影响力不会比发现霸王猇差到哪里去!”

 李君阁目瞪口呆:“三只确认一只疑似?吓我啊?孟所长你们搞科学研究就这么不负责任?独水溪里边还是有不少的好不好?”

 孟所长无力地挥着手:“你不知道我们为了找到它们费了多大的力气。唉…这东西在太湖一带叫‘癞头鼋’,曾经是遍布于亚洲的物种。尤其是长江下游太湖周围,曾经有数量巨大的斑鳖种群存在…”

 “那里也曾经是我们长江水产研究所的所在地,可…可我们活活找了十几年,愣是踪迹全无啊!”说完长吁了一口气躺回到办公椅上:“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或许我不该说这话,但是我现在真的觉得,你们李家沟的确有团鱼。是它,在庇护着这些子孙们!”

 挂掉通话,李君阁看着边上听得一愣一愣的苗娃:“得,辛辛苦苦养了大半年,吃不成了。”

 苗娃关心的完全不是这个,只觉得心里边虚得发慌:“连老孟都说李家沟有团鱼…”

 这娃的思路就跟自己和科学家都不在一条弦上,李君阁不由得翻着白眼:“要真是这样你这功德可大发了,配享二贤庙都够够的,到时候就在团鱼脚边立个小人,前边写上——五溪灵鳌崇希继显存尊续统演嗣亚圣公!拉风不?”

 苗娃一脑门子雾水:“又欺负我书读得少,还能不能讲人话?”

 李君阁还在对白养了大半年的团鱼耿耿于怀:“说人话就是王八二祖宗!当代大…里边的头!盘鳌乡除了蛤蟆仙团鱼就数你能!开不开心?!”

 第二天一大早,李君阁还在刷牙,孟所长的电话就打来了:“喂二皮你在哪儿呢?我们已经到了。”

 李君阁一嘴的泡沫:“那你们先吃顿豆花饭,然后坐五溪三号过来吧,你看都不提前说一声几点到好去接您…”

 孟所长说道:“你在干啥呢说话夹不清的,我们已经到匏瓜湖码头了!”

 “哎哟!”李君阁赶紧将泡沫吐掉:“那你们等等啊,我马上就来!”

 孟所长说道:“不用,我们已经上了去忘忧谷的电瓶车了,我们在恒温池那里见!”

 电话挂了,李君阁对还在梳妆的阿音说道:“孟所长他们也太急了,这是连夜杀到夹川,坐最早一班船过来的,我得先赶去忘忧谷了。”

 阿音说道:“嗯你去吧,要是真是那全世界一共才四只的什么斑鳖的话,那我们李家沟可就太了不起了。”

 等到李君阁赶到忘忧谷,苗娃也只比他早了个前后脚。

 孟所长给李君阁介绍:“这是我们研究所爬行动物研究室姜尚希主任,皮娃这就是甲鱼池?”

 甲鱼池上围有光滑的栏板,防止甲鱼逃逸,还有进食的缓坡和产卵区休息区,和其它鱼池相比起来非常显眼,孟所长一眼便能认出来。

 李君阁和苗娃一起进入池子,从单养小池的砖石水泥板搭建的隙里摸出几只团鱼丢进桶里,递给两人:“大的都在这里了。”

 两人接过桶来只看了一眼,孟所长笑道:“斑鳖!没跑!哈哈哈没跑!”

 姜主任是个发际线很高的五十来岁老头,拉着李君阁的手直摇晃:“你们了不起,太了不起了!这是拯救了一个物种啊!”李君阁都不知道该怎么回话,难道说自己只是因为被俩老头闹得不行,想空手套白狼地搞点惠而不费的水产养殖?

 尴尬地笑道:“呵呵…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孟所长开心地拍着李君阁的肩膀:“走,去你们集团水产研究室,我们慢慢谈。”

 几人进入研究室,李君阁叫来几名农大的研究人员,在孟所长的领导下开始对几只斑鳖进行体检和测量。

 一通忙活,又拍了一堆的照片和视频,孟所长还检查了系统中的水产养殖志,叫李君阁把斑鳖放回去,然后到会议室细谈。

 来到会议室坐定,孟所长说道:“这事情说起来其实尴尬的,这个物种之所以变得如此珍稀,完全是源于一个不严谨的错误。”

 “虽然早在一八七三年便已命名,但长期以来斑鳖一直被误认为是鼋或中华鳖,直到两千零二年后才被确认为有效种。”

 李君阁不感到哭笑不得:“怎么会这样?”

 姜主任说道:“的确是非常遗憾,这个物种最早是英国政府驻上海领事送给英国博物馆的礼物,据说是从中国上海的邻近地区采集所得,我们估计就是太湖,当时就已经有了命名,这都一百多年前的事儿了。”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斑鳖的幼体和中华鳖,就是你们养的那只老团鱼的品种,非常相似;而成体又和鼋很像,因此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斑鳖并没有得到中国动物学界的认可,而被看成是中华鳖或鼋的同物异名。”

 “直到一九八七年,国外研究者重新研究了斑鳖的模式标本后,才恢复了其有效种的地位。然而,到这个时候,斑鳖在野外几乎绝迹,饲养的个体也寥寥无几了。”

 孟所长说道:“而之前中国所有动物园和博物馆里的斑鳖标本,都被错误地鉴定成了鼋。由于不受重视招来的肆意捕杀和栖息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我国自一九七二年后,就再未发现任何野生个体。”

 李君阁手抚脑门:“这货可这也太倒霉了。”

 姜主任说道:“就这么错,小的时候把它当中华鳖,大的时候就把它当鼋。一路错到两千零四年。”

 “当年苏州动物园为支持苏州科技学院生物系建设,曾赠送了两只俗称‘癞头鼋’的大鼋标本。”

 “苏州市科技学院生物系教授赵肯堂对其进行了细致研究后,发现这两只所谓‘癞头鼋’,其实应该是独立物种。”

 “后来又经过多年研究,赵肯堂教授提出了大量证据,证明斑鳖的确是一个独特的物种,他是我国为斑鳖正名第一人。”

 “从一九九二年起,他就开始多方奔走,为拯救斑鳖殚竭虑。”

 “他的呼吁终于引起了反响,苏州市民从此把斑鳖看做国宝。然而遗憾的是,实在是太晚了。”

 “零五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在其网站上发文介绍斑鳖的特征,以便从其所属的动物园里发现斑鳖。各地动物园开始对所有的‘鼋’验明正身。”

 “之后好不容易在北京动物园找到一只雌斑鳖,结果一年后便离世。然后上海动物园也发现了一只,然而三个月后,也同样离世。”

 孟所长说道:“太湖周边和长江下游生态环境变化非常巨大,蓝藻,污染,船只,基建等干扰,造成了斑鳖的生存地被彻底破坏。”

 “而且,我们中国人向来喜欢进补鳖类,其中斑鳖个体最大,目标显著,更易被捕杀。”

 “长江水产研究所也组织过几次考察,在斑鳖的可能生存地区进行了拉网式搜查,然而一无所获。”

 “于是大家重新将视线转回动物园,最后在苏州动物园发现一只雄,苏州西园寺放生池发现一雄一雌,长沙动物园发现一只雌。”

 “然而西园寺那只雄,同样在二零零七年死亡,因此目前国内仅存三只。”

 姜主任道:“最新消息是美国研究人员在越南北部观察到一只疑是野生斑鳖。越南河内的还剑湖中尚存一只,传说曾背负宝剑送给越南后黎朝黎太祖,助其夺取天下。”

 “但也有学者认为该鳖是单独物种,称其为还剑鳖。所以这两只都没法确定,目前能够确定的,就中国的这三只。”

 “西园寺的那只雌已经失去了生殖能力,长沙动物园的那只雌和苏州动物园的那只雌相对年轻,但是也已经一百岁和八十岁了。”

 “现在两只还有生殖能力的斑鳖已经被移到一起,由苏州动物园进行饲养着,但是无论是自然繁殖还是人工繁殖,目前都是困难重重,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孟所长说道:“每年那雌斑鳖都会产下大约一百枚卵,但无一成活。”

 姜主任说道:“估计问题是出在雄斑鳖身上。我们发现它的背甲和生殖器都有严重的伤痕。”

 孟所长说道:“这是它多年前与另一只雄竞争对手打斗时留下的,这也给他造成了终生残疾,使他无法给配偶自然授。”

 本书来自  M.bwOxs.Com
上章 回到山沟去种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