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1:黑色裂变 下章
第五节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诡云谲
  公叔痤陵园里,潜心读书的卫鞅忽然间感到了烦

 庞涓走后,卫鞅默默思忖了一整天,判定庞涓不会再打自己的主意,纵然打主意,也决不会将自己当作对手陷害。那么以后呢?守陵之后该去何处呢?数遍天下战国,竟是无一满意处。最后想到了齐国尚算差强人意,然对齐国近年来的情势却是不甚了了。反复思虑,卫鞅觉得自己应当回安邑一趟,尤其应当到去走走听听,那里是天下传闻聚会处,对想得到任何一种消息的人来说,那里都是好去处。想定主意,便对守陵总管说要回丞相府拉一车书来。总管自是欣然应允。卫鞅便骑了一匹闲置的白马,向安邑城从容而来。

 回到丞相府,卫鞅先见过了老夫人,禀报了陵园安然无事的诸般消息,又说了一车书的请求。老夫人抹着眼泪连连点头,叮嘱他在府中多住几,莫要急着回陵园去苦受。从夫人房中出来回到自己的小院子,卫鞅去守陵孝衣,换上了一身吏员士子通常穿的长布衫,出门对家老说自己去拜望一个朋友。家老便要派一辆官车送他,却被他婉言谢绝了。

 出得丞相府,他便信步向天街而来。

 依旧是灯火通明,门外车马场华车云集,一派富贵兴旺气象。的特别之一,便是大门前的两名侍者,永远都是白发苍苍而又矍铄健旺的老人,给人一种高贵府第的感觉。白发侍者看见卫鞅虽然安步当车而来,却显然是个气度高华的士子,便谦恭的点头笑,问要不要领引?卫鞅微笑摇头,径自进入庭院。

 的布局,中央一座三层主楼,后面的园林中则隐藏着几十幢精致之极的庭院雅室。主楼是聚酒清谈、饮茶友、传闻论战的场所,也是的中心。庭院雅室则是达官贵人和学问巨子、外国大商常住或隐秘聚谈的地方,寻常时似乎冷冷清清的,然而恰恰这里才是真正的生财之地。对卫鞅来说,庭院雅室没有多大意义,和绝大部分来者一样,他是冲着主楼来的。当他踩着铜包楼梯上柔软劲韧的红色地毡从容走上二楼时,一名俏丽的侍女飘了过来,轻柔问道:“先生要茶座?或是酒座?”卫鞅淡淡回答:“酒座。”侍女便将他领到临窗的一张玉案前,轻扶着他在厚软的坐垫上坐好,而后跪行案前轻柔问道:“先生是独酌?或是相邀共饮?”卫鞅道:“独酌消闲耳。”侍女莞尔一笑道:“先生真雅致之士也。敢问喜欢何酒?”卫鞅淡然道:“赵酒一桶,好一鼎,足矣。”侍女道:“请先生稍待。”便飘然而去了。

 卫鞅打量一番这间宽敞明亮而又华贵高雅的大厅,厅中几近百余张长案疏落有致的错落着,非但不显拥挤,反而使每张长案都显得是好位置,除非慷慨昂的说话,否则临座间决不相互影响。卫鞅不暗暗赞叹主人的运筹才华,竟油然想到此人若治国理民,定会使国家井然有序。正思谋间,那名侍女右手高高托着一个铜盘,左手抱着一个考究的小木桶飘了过来。侍女膝行地毡,将铜盘安置在玉案正中,将木桶固定在卫鞅左手一个三寸余高的铜座上,然后用一支发亮的铜钥匙进桶盖的一个小方孔,只听一声清脆的铜振,桶盖开启,刹那间便酒香四溢!卫鞅虽然没有来过,但也知道移花接木的高妙手段天下第一。譬如这赵酒吧,酒质享誉天下,外卖却都是朴的陶罐封存装运。道边茅屋张一面幌旗,这陶罐泥封便显得天成谐趣。然则在这金玉堂之所,便显得太过村气了一些。便别出心裁,对买回的赵酒重新整治,工制作了一种青铜包边、桶体雕刻、桶盖设置机关的三斤木桶来装这赵酒,桶身镶嵌了“赵酒”两个铜字。朴的赵酒经此一装,倍显华贵,便顿时成了名贵的酒中极品,价钱自然也就高得惊人了。虽则如此,还是有许多吏员士子外国使臣甚至赵国商人,仅仅是为了带回一个酒桶装自家的赵酒,而欣然来饮酒的。

 俏丽的侍女用细长弯曲的木勺从木桶中舀出酒来,如一丝银线般注进玉爵;又轻巧的打开鼎盖,将红亮的方盛进一个玉盘中,柔声问道:“先生,这割得可算正么?”

 卫鞅笑道:“割不正不食,那是孔丘一套。之根本,在质厚味美,何在乎方方正正的架式?”侍女嫣然一笑“先生何以钟爱赵酒?”卫鞅抚爵道:“赵酒以寒山寒泉酿之,酒中有肃杀凛冽之气。”说完淡淡一笑,仿佛觉得不屑与语。侍女道:“先生,酒之肃杀凛冽,赵不如燕。”卫鞅惊讶大笑“你?也会品酒?”侍女微笑着摇摇头。卫鞅旁若无人的大饮一爵,慨然道:“燕酒虽寒,却是孤寒萧瑟,酒力单薄,全无冲力,饮之无神。赵酒之寒,却是寒中蕴热人热血。知酒者,当世几人也?”竟是不由自主的抚爵叹息。侍女再行斟酒,做礼笑道:“先生慢用了。”便飘然离去。

 “敢问公子,可是宋国人?”邻座一位白发老人注目遥问。

 卫鞅回头拱手,淡然道:“不,卫国人。”

 “公子不喜欢宋国人?”白发老人问。

 卫鞅揶揄的反问:“莫非老先生喜欢宋国人?”

 白发老人举爵:“年轻人,我饮的正是宋酒,有何高见呢?”

 卫鞅淡淡一笑“宋酒淡酸淡甜,绵软无神,与宋人如出一辙,不饮也罢。”

 老人朗大笑:“宋人为殷商后裔,深谙美食佳酿之道,所酿之酒,香气醇和,普天之下,无可与之比拟。以人而论,宋国人不务虚名,崇尚实力,素有商战遗风。公子如此蔑视宋人宋酒,不觉持论偏颇么?”

 卫鞅大饮一爵,依旧是冷漠忧郁的神色“宋酒之淡醇,与宋人之锱珠必较,适成大落差。美食佳酿,若非显示人之本,皆为生僻怪异也。譬若生好斗,却不食辛辣而嗜好甜品,岂非生僻怪异?前辈以为如何?”

 “此言尚算有理。那么宋人呢?足下不以为商战遗风,将使他们如龙归大海一般么?”

 卫鞅冷冷一笑“前辈明鉴,方今大争之世,远非宋人先祖稔的温平时世。于商道而疏于达变,非但不会龙归大海,反之可能倾国覆没。前辈且拭目以待,宋国灭亡之,近在咫尺也。”

 老人抚须微笑“宋国可以寿终正寝,宋人却未必。放眼三千年,国人才能何曾于国运盛衰等同?宋人英华聪慧,不等同于宋国称雄天下。魏国人才荟萃,亦不等于魏国终成大业。多少时候,恰恰相反。诚如卫国有公子这样的英杰之士,不也是奄奄将亡之国么?由何在?足下深思可也。”

 卫鞅默然沉思有顷,大觉老人话语中隐含着无限深意,不觉离席向前,肃然拱手道:“敢问前辈高名上姓?”

 白发老人笑道:“人生相逢,何必相识。足下可愿移樽共座?”

 卫鞅在老人案前坐好,恭敬的拱手做礼“前辈察深远,以为当今天下何处可去?”此时俏丽侍女已经轻盈走来,将卫鞅的酒转移安放到老人案上,又轻盈而去。

 白发老人:“若求醇厚凛冽,天下唯一处可去也。”

 “请前辈明示。”

 “效法老子,西行一游。”

 卫鞅略一思忖,用玉箸在长案上写了一个“秦”字,目视老人。老人点头微笑。卫鞅沉道:“西方之国,中气虚弱,内外困,谈何醇厚凛冽?不若魏国,若有道之人在位,十年内即可大成。”老人依旧微笑“天下大才,八九在魏。然魏国何曾用过一个?”卫鞅沉默,不由深重的叹息一声。老人淡淡缓缓道:“况天道悠悠,事各有本。大才在位,弱可变强。庸才在位,强可变弱。秋五霸,倏忽沉沦。由此观之,岂可以一时强弱论最终归宿?”

 卫鞅眼睛一亮,问道:“前辈以为,齐国气象如何?”

 “老夫刚刚从齐国云游而来。齐国新近称王,国王田因齐志向远大,筑起学宫广招贤才,气象不错。然则齐国旧根基素未触动,齐王号令步履唯艰。老夫曾与齐王有一面之晤,观齐王之相,一方称霸可矣,不足王天下。”

 “然则,总比秦国有底气吧。”

 老人微微摇头“未必如此。且不说秦为久战之国,亡秦难于登天。单以秦国新君论,即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气概。栎城新近传闻,秦国新君嬴渠梁,在政事堂立了一座国碑,自断左手三指,竟以鲜血涂写国二字。此君宵衣旰食,勤政爱民,又兼刚毅果决,战国以来却是闻所未闻之国君。老夫观之,只怕秦国崛起就在今世。”

 卫鞅听得怦然心动,正想发问,却闻邻桌议论喧哗之声大起。一个蓝衫士人高声道:“知道么?魏王与齐王比国宝,魏王说国宝是夜明珠,齐王说国宝是人才!”一紫衣剑士接道:“夜明珠是国宝?魏国可就要完了!”另一竹冠士人道:“我看到齐国去。齐国办了个稷下学宫,每个士子一所三进宅院呢,孟夫子都要去了!”那个剑士却高声道:“要去还是秦国,老子都曾在秦国讲学布道呢!”又一个士人慷慨道:“六国分秦,你等不知道么?秦国就要完了。那个秦国新君登位,竟然不准国人庆贺,不准乡宴。你说那个国君登位不大贺三月?不准庆贺,分明就是无礼蛮夷之邦嘛!”有人呼应道:“对!不克己,不复礼,亡国征兆!”却另有士子忿忿喊道:“克己复礼有何用?秦宫不误农时,反倒蛮夷了?你们儒生就会不着边际!一个穷国,老百姓吃西北风乡宴哪?”又有人高声嘲笑“难怪孔夫子周游列国没人敢用?你们就讲这种不吃饭的礼儿啊!”众人轰然大笑。白发老人与卫鞅却都沉默着。

 这时,一个红衣士人走进,在侍女引领下坐于卫鞅邻座。酒上案后,红衣人自顾饮酒,偶尔看看邻座的卫鞅和老人。卫鞅却没有注意此人,向老人拱手问:“敢问前辈治哪家之学?”老人笑道:“生散淡,驳杂无长,谈何治学?不若公子专一学,躬行实践。”卫鞅笑笑问道:“既是杂家,前辈对天下诸家有何褒贬?”老人朗朗笑道:“诸子百家,无不生。适者生存,何须褒贬?”卫鞅笑道:“前辈高洁,却未免过份出世了。”

 红衣士人一直注意二人对话,此刻转过身来向卫鞅一拱手,笑问:“先生对前辈所答,似嫌不足,敢问先生对天下诸家有何褒贬?”

 卫鞅心中原本郁闷,加之酒力冲击脸泛红,竟是颇为兴奋。见红衣士人有意论战,便直抒臆道:“诸子百家,务虚论理者多,经世致用者少;怀古念旧者多,推动时势者少;纠细目者多,紧扣大要者少。先生以为如何?”

 “妙!”红衣人击掌笑道:“三多三少。看来先生推崇创新,注重致用了。但不知先生对天下大势可有高论?”

 卫鞅大饮一爵,竟是一中块垒“方今天下,战国争雄,诸侯图存,是为大势。争雄者急功近利,唯重兵争,却不思根本之争。是故争而难雄,雄而难霸,霸而难王,终未有大成之国也!三十余中小诸侯,或以守成图存,或以依附图存,或以斡旋图存,若郑庄公以小国求变图存而成小霸者,竟无一国。以此观之,中小诸侯难逃厄运,争雄之战国难有所成。先生以为如何?”

 一篇慷慨,竟引来厅中聚酒者引颈相望。纷争之世,时世的变化与每个人的归宿息息相关,人们自然是倍加关心,但有议论便想听个究竟。此刻见这个布衣士子出语大是不同凡响,士子商贾吏员人等便纷纷聚拢而来,自然围成了一个大圈。侍女对此等情景习以为常,竟是从容的将每个客人的酒案就势转移,片刻间便形成了一个众人聚酒论战的氛围。转移之间便有人鼓掌赞叹“好!口辞简约,义理皆通,确为高论!”

 “且慢!先生说争雄之战国难有所成,岂非一言骂倒天下?我看楚国就能大成!”

 卫鞅见有人发难,雄心陡起,拍案笑道:“这位先生也未免太得一厢情愿了。楚国虽地广人众,但变法却是浅尝辄止,依然被世族封地分割得零零碎碎,法令不能一统,国力不能凝聚。时至今,连一个奄奄一息的越国都奈何不得,谈何大成?谈何争雄?”

 众人一片轰笑,显然是应和卫鞅,嘲笑那个拥楚士子。此时那个红衣人却向众人抱拳拱手高声道:“诸位且慢,容我问完先生。”转回身便道:“六国分秦,事在紧急,何以时近一月,两边皆无声息?”这是刚刚传开的消息,又是实实在在的眼前大事,自然是人人关心,人人都要听听这言必出新的年轻士子的说法,场中便骤然安静下来。

 卫鞅稍有沉,微笑道:“以在下推之,目下虽无巨掀起,水下却必有大动。然两边皆非谋,此处却不便道来。”

 红衣士人傲慢的笑容一扫而去“先生以为,六国分秦,魏国当持何策?”

 卫鞅猛然举爵,却没有了酒。侍女飘然飞来,轻灵斟酒。卫鞅举爵饮尽,正道:“大事不赖众谋,大功不赖联军。六国灭秦,不若魏国独当。合力虽则势大,然则裂亦大。若魏国独对秦国,强力敦促其回迁西部雍城,否则,便迫秦国割让东部十城以保栎。若秦都西迁,东部必弱,魏国河西大军便可一鼓破之!秦国若割让十城,则秦国沃土尽失,陷入西陲一隅,当有国破之危也。”

 白发老人未动声,身体却是轻轻一抖。红衣人揶揄笑道:“如此轻松,要大军何用?”卫鞅冷冷一笑“先生若不知上兵伐谋为何物,也就罢了。”竟是一副不屑与之再讲的神色。

 红衣人却非但没有不悦,反倒是朗大笑“中庶子卫鞅果然不凡!佩服。”

 有人高声问道:“这位是中庶子卫鞅,却不知红衣先生何许人也?”

 “士人论政,时下风尚,何须留名?告辞。”红衣人起身一拱,大袖挥洒而去。

 卫鞅默然,又举爵一饮而尽,低头默默思忖着什么。围观众人见骄傲的红衣人已去,年轻人似乎已经无心论战,便也纷纷散归原处,大厅中一时又静了下来。白发老人悠然道:“公子坚刚严毅,锋锐无匹,划策之到实是罕见。然算划深刻者,阻力必大,望公子以天算为本,徐徐图之。”卫鞅猛然抬头,朗大笑“前辈,我更相信人为。”

 不想红衣人报出卫鞅名字后,厅中已经议论纷纷。为卫鞅上酒的侍女轻步如飞,向后厅飘去。片刻之后,一个清秀异常的布衣士人来到大厅。此时白发老人正和卫鞅殷殷道别,布衣士人便站在厅口屏风一侧专注的端详卫鞅。卫鞅送走老人,回身来到自己案前,将一个金饼放到铜盘中便要出厅。却不想侍女捧着金饼轻柔笑道:“主人立规,客人但有高论,分文不取。敬请先生收回。”卫鞅一怔,却是朗一笑,也不推辞便将金饼收起。侍女低声笑问:“不知先生明还来否?”卫鞅酒意犹在,揶揄笑道:“也是分文不取么?”侍女点头笑答:“也许永远都是。”卫鞅对这慷慨的回答似感意外,不又一阵大笑,径自出厅下楼去了。走到庭院树荫处,却听身后有人道:“先生留步。”

 卫鞅回头,却见一个清秀的布衣士人拱手来“闻听先生颇通弈道,不知肯赐教否?”卫鞅惊讶道:“你是何人?如何知我喜欢棋道?”布衣士人道:“游学士子而已。安邑城对是没有秘密的。”卫鞅听说是游学士人,不释然笑道:“今无此心思,下次若邂逅相遇,定当请教。”布衣士人道:“既可手谈,又可广闻博见,先生何不多多光顾?”卫鞅揶揄笑道:“多多光顾?博金如海,只怕成了顾光。”布衣士人被逗得“噗”的一笑,忽然孩童般顽皮的笑道“怕它何来?棋室从来分文不取的。再说,他们请我谋划雅室改装,特许我有一个好友来访呢。”卫鞅见他少年般天真,童心忽起,哈哈笑道:“那么我来就说,找这么一个布衣游学?”手中比划着他的清秀模样。布衣士人竟是脸泛红晕笑道:“用不着的,你进门我就知道。”卫鞅笑道:“也好,反正我近要来一次的。”布衣士人道:“最好后晚上。”卫鞅笑问:“却是为何?”布衣士人笑答:“后我歇工。”卫鞅大笑:“为人做事,身不由己也。好吧,我走了。”说罢扬长而去。布衣士人却站在树荫里静静的望着他的背影,直到卫鞅去远。

 次清晨,丞相府刚刚开始洒扫庭除,卫鞅便骑着白马驰出城外。

 沿着涑水岸边一阵急驰,他身上已是微微冒汗。放马跑出三十余里,便走马而回。想到昨夜在遇见的白发老人,他便不能安宁,总是感到老人身上有一种说不清看不透的神秘。卫鞅油然想到古代姜尚、百里奚甚至自己的老师,这些年岁高迈却依然心怀天下的大才高隐,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奇人。昨经他一番点拨,的确有点儿茅顿开之感。自己原来何曾想到秦国?何曾想到这样的贫弱之国也可能有所作为?看来自己几年来专注于魏国,潜心于书房,对战国情势已经有所生疏了。看来还得去,那里那种赤的辩驳论战和毫无掩饰的秘闻传播,几乎就是一个不同形式的智慧战国。卫鞅相信再去几次,就能决断出自己的出路。想到这里,他眼前浮现出那个俊秀明朗的布衣士人,想到了他孩童般顽皮的笑容和为了手谈的良苦用心,不由“噗”的笑了出来。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不期而遇一个毫无心机的棋友,也算一件舒心的事了。自己在陵园至少还得守一段时间,竞苦读有时也感到枯燥难耐,若能将这样一个顽皮可人的小棋友邀去消磨消磨,也是快事一桩…突然,他看见涑水南岸码头停泊了一只小船!船上的红衣人竟好象是昨的辩驳对手?卫鞅眼力极好,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使他不想在这里遇见此人。他圈转马头,直上山坡,便隐在树后向河边观望。

 南岸边驶来一辆华贵的轺车,车后有一队骑士。从下车官员的步态看出,他好象上将军庞涓。卫鞅没有看错,这正是上将军庞涓为红衣人送行。两人的对话虽风飘来,很是清晰。

 “上将军,这辆轺车价值不菲啊。”

 “先生见笑了,此乃魏王所赐,送必得乘坐。庞涓不能违拗王命呵。”

 一阵大笑“上将军,在魏王眼中,你与珠宝何者更重要?”

 “先生取笑了。庞涓不解,先生法家名士,为何定要返回齐国?魏国更需要人才呵。”

 “上将军,慎到志在学宫,不在朝堂。魏国若真的需要人才,眼下就有扭转乾坤的巨子,何不起用?”——啊,原来此人竟是名闻天下的慎到!

 “但不知先生所指何人?总该不会是公叔痤荐举的那个卫鞅吧。”

 慎到:“上将军请我考校卫鞅。我观此人器宇风骨,绝然磐磐大才。他对实际政务的到深刻,令人惊讶。此人若能在魏国为相,与上将军文武相辅,魏国无可限量也。”

 庞涓大感疑惑“噢?此事来得蹊跷!我亲自考校卫鞅,明见他平庸迂腐,几乎只读儒家之书。何以先生竟认为他是相才?”

 慎到大笑:“安邑城三岁孩童都知道,上将军与公叔痤将相不和,卫鞅能相信你么?酒肆谈辩,自然是名士本了。上将军以为如何?”

 庞涓似乎停顿了一阵,又传来声音“先生放心,庞涓当力保卫鞅入政。”

 “好啊!如此我法家将会涌现一个名垂青史的大家了。”

 “先生何以甘心将大位留给别人?自己不想名垂青史?”

 慎到一阵笑声“任谁都能名垂青史,何如烧了那堆史书?慎到碌碌中才,居相为政,平平而已,何须徒然费力?”

 庞涓:“先生可知卫鞅师承?”

 慎到:“慎到相人,不问师门,唯看真才实学足矣。”

 庞涓:“多谢先生指教。”

 “告辞。”慎到大袖一甩,小船顺水飘然而去。庞涓车骑也辚辚隆隆的走了。

 看看小船飘远车马无影,卫鞅方从山坡下来。一路却是心思翻动,谁能想到此人竟是慎到?谁又能想到慎到受庞涓之托找到考校自己?如此一来,在庞涓面前的一番功夫岂非巧成拙?庞涓何以要这样做?难道他根本就没有相信自己?果然如此,岂非证明庞涓依然在怀疑自己?慎到在庞涓面前将自己如此褒奖,岂不是引得庞涓愈发不能放手?庞涓会如何对待自己呢?想到传闻广泛的庞涓孙膑之间的恩怨故事与庞涓的无情手段,卫鞅不心中发紧。庞涓不是公叔痤,永远不可能象公叔痤那样着力推荐自己。庞涓懂得铲除潜在的竞争对手,只要他认定你将是他真正的竞争对手…突然,卫鞅心中一亮——庞涓未必认定自己是潜在对手!但细细琢磨,一时却又吃不准了。凭他对庞涓的观察以及种种关于庞涓的传闻,庞涓自视极高,是极为自信的一个人,未必会因为公叔痤的举荐与慎到的评价而推翻自己的考校。但是,公叔痤与慎到,都以“相人”享誉天下,庞涓又岂能对这两个人的话做耳旁清风一阵?

 一段进城的路,卫鞅磨了整整一个时辰有余,终于打定了主意。  M.BwoXs.CoM
上章 大秦帝国1:黑色裂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