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
把专炖汽锅
的云南紫砂锅坐到煤气灶的火眼上,蒋盈波走出厨房,来到大房间里,略微环顾了一下已特意收拾了一番的组合柜、大
、沙发和茶几,便落座在人造革面的单人沙发上,一边织
衣,一边静候鞠琴和崩龙珍的到来。
蒋盈波是一个最不爱与人交往的退休副教授。退休以前课业繁冗、家务繁琐,不在家里待客尚不足怪,退休后她宁愿一人在家中静处而绝不愿有人串门、自己也绝不到别人家走动,便显得有些个怪僻了。然而她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古怪之处。她这样惯了。
这天算是万年不遇的例外——她要在家里接待两位早年中学的同学。
双手机械地编结着新旧
线掺和的衣袖,蒋盈波心里并没有那种等待旧友的
情,非但没有
情,就是温情也仅是时隐时现,淡淡的,飘雾一般。
对于她来说,生活已经变得如同一件滞销商品,她习惯于一切方面的折扣,别人支付她时打折扣已令她近于麻木不仁,遇到她付出时,她便也几近于不假思索地打折扣。
听到敲门声,她去开门。鞠琴先到。
“哎呀,就你们家的门,还这么素净!”进到屋,鞠琴便乐呵呵地说。
鞠琴总是乐乐呵呵的。
鞠琴好久没来过蒋盈波这里。敲门前鞠琴寻觅过电铃揿钮,不存在,蒋盈波没按电铃,门上也没有安窥视镜,蒋盈波住的是中单元,左右两个单元的邻居都装了铁栅防盗门,漆成宝蓝色,惟独蒋盈波没装,这使鞠琴又一次感到,蒋盈波的日子是越过越凑合了。
蒋盈波住的这个单元很小。如今再盖居民楼不会这样盖了,这座楼是20年前的产物。说来辛酸,蒋盈波住进这个单元只是四年前的事,她原来的居住条件比这还差!
蒋盈波这些年来一直不顺。简直什么都不顺。
鞠琴也有种种不顺,但加减乘除一番以后,比蒋盈波还是强上几分。
蒋盈波去给鞠琴冲茶,并宣告有云南汽锅
招待。
鞠琴站在这两居室的大间里环顾着。组合柜是最一般化的板式柜,其显
部分也没什么特别的装饰物件,上面最贵重的物品也许就是那台14英寸的彩电;蒋盈波亡夫屈晋勇的一张仅4英寸大的照片,装在一个简陋的木镜框里,摆放在组合柜的什物架上,旁边有只小小的雕漆瓶,里头
着小小一枝干菊花,那就算是屋里最突出的摆设了。
仍是毫无装饰的木栏挡头
,沙发则是比较低档的人造革沙发,此外的家具无非一只木制
头柜、一只不锈钢支架的木面茶几。组合柜里放书的部位上并没有摆
书。
头柜上堆着一叠晚报。
蒋盈波把茶端来了。家里很少来客人,没准备成套的茶具,蒋盈波把屈晋勇生前用的一只保温杯洗干净了暂供鞠琴使用,另洗出了一只玻璃杯,待崩龙珍来后用。
蒋盈波和鞠琴坐下后对望着。
“哎呀,你可又胖了!”蒋盈波说。
“是吗?!”鞠琴认真起来。“怎么我练了一个月减肥功,还不见瘦?你倒真是比上回看见时候瘦了,你是怎么减下来的?”
“减肥功可不能
作!还有那个什么‘奎科减肥酥’,还有电视上总做广告的那个什么减肥霜,都不能
吃
抹!最切实可行的还是一些简易的锻炼方式…”蒋盈波说着站起来,去取
头柜上的一个小本,那上头粘贴着许多豆腐块大小的剪报,都是她从晚报上剪下来的,还有一些手记,是听广播时边听边记的,她把那小本子递给鞠琴,让她看某一页某一文,并且自己不再归座,便站在屋子当中,示范起某页某文所介绍的那种简易减肥
的做法来…
那便是退休在家的副教授蒋盈波的精神生活和生活乐趣中的主旋律。
2
蒋盈波同鞠琴的关系非同一般。她们不仅仅是老同学。
在离京城相当遥远的四川省,长江和嘉陵江汇合的地方,是山城重庆。当1949年10月1
,北京天安门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时候,重庆仍未解放,但那时国民
的高官大都已然飞往台湾,政权机构也已瘫痪乃至自溃,社会一度呈现权力真空状态。在那一年的9月2
,重庆出现了一场大火,后称“九·二大火灾”据传是国民
特务放的火,去“救火”的“消防队”用水龙头
出的不是灭火的水而是助火的油,但事实上也很可能是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下的一场偶然触发而无人收拾的灾难。让修重庆志书的史家们去聚讼那场火灾的成因吧,个人的命运,往往与事件的成因无关,而只决定于事件的结果。结果是烧掉了小半个重庆城,而朝天门码头一带最惨,鞠琴的家便在朝天门码头附近,当第二天鞠琴冒着浓烟和余焰冲进火灾区去寻觅她家的屋子和亲人时,已经无从辨认废墟中的哪一方位是自己的家,她也同另外的寻觅者一样,在估量着是自己家的地方不怕烫手地翻找了一遍,终于没有找到父母的尸体。她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哭着离开那炼狱般的火场的。
鞠琴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小麻绳店,两层的木结构楼,是所谓“吊脚楼”即楼体的一部分悬在山崖上,用长长的木桩及竹竿撑住悬空的那部分楼板,下店上居;那吊脚楼是绝对经不起回禄光顾的,而麻绳及其原料也都是易燃品,鞠琴后来再加上这样的理性分析:母亲是一双小脚,跑也跑不动,而父亲是绝不甘心弃下惨淡经营多年的麻绳店管自逃生的,况且鞠琴曾偷看过父亲扳开墙壁藏金条的镜头——那用竹子斜编而成涂以泥巴的墙板是有夹层的——父亲倘手忙脚
地去掏那金条,或收拾别的细软,也是一定会赶不及跑出火区,从而可能不是烧死在家中就是烧死在那一带的什么地方了…
鞠琴上的是在城市另一隅的蜀香中学,那是一家私立中学,学生可以住校,学费颇昂,父母是下了很大决心,才把她送往那所中学上学的,鞠琴清楚,纵然在朝天门一带,她绝非穷人,然而在蜀香中学里,她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家境贫寒的苦读生。
蒋盈波和鞠琴同宿舍。宿舍里的舍友,以至班上的其他男女同学,还有老师,乃至校长,对鞠琴的遭遇都很同情,但那同情不可能是无限的而只可能是不同程度地有限度的,火灾中遭受变故的学生不止鞠琴一个,而人们心中更萦绕着对于未来的期盼、好奇或
惘乃至恐惧——生活必将发生比一场火灾更为巨大和猛烈的变化,在大时代的嬗递中,个人的悲剧便化为微不足道的事情了。
鞠琴后来却表示她要感念蒋盈波一辈子,因为她觉得只有蒋盈波一人,似乎是给予了她不打折扣的无限的同情。
蒋盈波却始终并不认领这一功德。
蒋盈波记得,自己当时只不过是挽着鞠琴的胳膊,在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慢慢走动而已。她记得自己简直并没有说过什么特别的安慰的话,甚而至于她简直什么也没有说。鞠琴后来证实确实如此。留在她印象里的安慰话没有一句出自蒋盈波的口,后来发动了对她的小小的募捐活动,发动者既非蒋盈波,捐得最多的也非蒋盈波。不错,蒋盈波仅只是一连几天挽着她胳膊,同她并肩,默默地在操场上走完一圈再走一圈而已。
也许,人在不幸时,最渴求的一非话语,二非物质援助,而是有个人能挽一下胳膊,并肩默默地前行,哪怕这前行只不过是绕圈子罢了。
3
谁还记得蒋盈波和鞠琴当年的形象呢?
当年她们是少女,身材是苗条的,面容虽并非出类拔萃,却绝对像刚刚张开的花蕾。1950年元旦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重庆不久,她们一起去参军,所谓参军,是报考解放军的文工团。她们都被录取了,但后来鞠琴去报了到,蒋盈波却没有去,表层的原因,是她父亲蒋一水被北京新的国家机构调去任职,父母要把她和小哥蒋盈平和弟弟蒋盈海带到北京去继续上学;深层的原因,是蒋盈波自身对唱歌跳舞一类的表演活动并无浓厚的兴趣,去报考文工团,无非是
所裹挟,乃至于只不过是陪陪鞠琴罢了。
鞠琴却从那时起成为了一名文工团员,并且后来也到了北京,登上了首都最堂皇的舞台,还几度随团出国演出,尽管她只不过是唱合唱,然而她通体俨然放
出一种“文艺工作者”的大家气派,蒋盈波的弟弟蒋盈海一度对她尊崇备至,而蒋盈波便不止一次地撇嘴说:“其实当时人家更愿意录取我!鞠琴有什么嗓子?!”有时蒋盈波会感到自己这种鄙薄未免过分,便补充说:“当然啦,鞠琴识谱能力
强,无论简谱还是五线谱,她拿到手上便能哼哼,所以合唱队里总留着她,而且她能唱中音,中音难找啊,她就凭着女中音声部的特长,一唱唱了好几十年…”
在北京邂逅后,鞠琴常到蒋盈波家去,蒋盈波的父母,便正式把鞠琴认作了干女儿,蒋盈海便叫她琴姐。
岁月像一首正在演唱的歌曲,不管那曲调是
快还是凄婉,一个个音符出现又消失,不知不觉之间,那人生之歌已唱过大半。现在鞠琴来到蒋盈波家里,两人坐在沙发上,谁也没有回想起当年手挽手在蜀香中学操场上兜大圈的往事,她俩都形象大变,蒋盈波说是减肥生效,但也分明是个没有
身的半老太婆,皮肤本来就偏黑,如今更显暗淡,只是眼睛还是那么大,也还有神,面颊上也还有红晕;鞠琴保持着往日白细的皮肤,但却已发福到略显臃肿的地步,她一直是单眼皮,嘴
很厚,从未妩媚过,但凡见到她的人直到如今大多觉得她顺眼,这大半并非出于她的相貌而是取决于她的风度,而她的风度的核心便是一种似乎出自天然的乐乐呵呵。
“你这是给谁织呢?嘹嘹还是飒飒?”鞠琴问。
嘹嘹是蒋盈波的儿子,飒飒是女儿。
“他们?”蒋盈波摇头。“自然是给我自己。他们不要,织出来送到他们跟前他们也不要!”
“是呀,现在年轻人时兴买现成的
衫。你织的什么线?”鞠琴便伸手去摸。
于是两人聊了一会儿
线,澳
的优缺点,马海
的弊端,蝙蝠袖的起针和收针,配
与花样,等等。
“对了,人家给你捎来的
衣…”蒋盈波一脸怪自己记
不好的表情,站起来去组合柜那里取这天将她们联络到一起的东西。
蒋盈波原来所在的教研室有位副教授去德国参加一个学术活动,活动中结识了一位华裔德籍的同行,那同行在自己家中招待了他一次,言谈之间,双方忽然都感到巧事真多,而世界真小,因为那同行的太太是鞠琴现在爱人的堂妹,曾随丈夫来过中国,在鞠琴家吃过饭,并且那一回鞠琴特请蒋盈波去帮着张罗家宴,那太太对堂嫂鞠琴和蒋盈波都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因此当蒋盈波那位昔日同事回中国时,鞠琴丈夫的堂妹便托他给鞠琴和蒋盈波各捎来一件
衣,
衣自然先都放在了蒋盈波这里,蒋盈波便打电话通知鞠琴得便来取。鞠琴接电话时,恰好另一位昔日蜀香中学的同窗崩龙珍在她家中,崩龙珍是最好
际最愿做客的人,便也记下了鞠琴和蒋盈波约定的日子和时间,声言也要凑个热闹。
蒋盈波把两件
衣都取了出来,
衣用玻璃纸包着;胶带封着,里面各夹了一张卡片,写明哪件是送给谁的。
送给蒋盈波的那件是鹅黄的。鞠琴问:“你怎么还没打开试过?你不喜欢这颜色?太
是吗?”
蒋盈波一脸并不领情并不稀罕的表情:“她怕是记错了我的年龄,要不就是把你们常嫦记在脑子里当成是我了…”
常嫦是鞠琴的大女儿。
“而且我这件一望而知不是纯
的…”
鞠琴早习惯了蒋盈波进入中年以后的刻薄与阴冷,她只是拆开取出自己那件抖动着观察着,那是一件黑蓝灰红四种不规则
块构成的新
衫,从领口处的布签可以看出,只有30%的羊
成分,其余是化纤和尼龙一类的成分,她呵呵地笑着说:“我穿上倒
风
的哩!”
“你试试吧,说不定不够肥大,你穿上会箍在身上!”
“不,不会,”鞠琴把那
衣又叠起来,装回玻璃纸口袋里。
“给常嫦穿?”
“她呀,她也别穿,”鞠琴坦率地说“这西洋
衫来得正好,正愁不知送人家什么才好哩——你知道常嫦联系出国,全亏了原来教她的一位教授帮忙,这
衣得送给教授夫人…”
“只是你别把来路说得那么清楚,”蒋盈波一边坐回沙发去打
线,一边扫着鞠琴的兴致说“要不那教授和他的太太会纳闷了,你有亲戚在国外,怎么你亲戚不帮你联系,反倒求他联系?”
这在鞠琴来说确是一桩有难言之隐的事。但鞠琴不接蒋盈波的话茬。她如果不是真的也是极其成功地表现得毫不在意和没心没肺,她也坐回到沙发上,转而问:“你那件你不喜欢,就让飒飒穿去吧!”
蒋盈波停下编织数针数。现在轮到她被触及难言之隐。
厨房里传来汽锅的锅盖跳动声,一阵浓郁的
汤香味飘了过来。蒋盈波跳起来去厨房处理汽锅。鞠琴呷了一口茶,心里觉得那汽锅
的香气毕竟弥补着蒋盈波刚才
出的尖刻与阴冷。
有人用力地敲门。不消说,是崩龙珍来了。
4
直到吐出一桌子的
骨头,三位年过半百还多的昔日女同窗的难得一聚,还未呈现出一点诗意。
她们谁也没有谈及当年在蜀香中学的往事,尽管那些往事中有许许多多简直就是活的青春诗篇。
她们谁也没有谈及50年代初期她们在北京相聚的种种情景,那时候鞠琴认蒋盈波父母为干爹干妈自然逢假必去蒋家,崩龙珍在西郊一所大学毕业后当助教时也常去,蒋盈波和鞠琴也去西郊那所大学找过崩龙珍,她们也一同游过颐和园,登过香山,那些年月里她们之间仅仅就吐
各自恋情的种种絮语,便已是一串串芬芳的诗句。
她们后来的遭际很不相同。大的关节互相都清楚。但她们那天直到吃完一锅
喝干
汤也都不去碰那些往事。
近事她们几乎也不谈。
蒋盈波丧偶才一年出头。崩龙珍夫
康健和美;鞠琴十年前丧偶,两年前重结良缘,现在的老伴是一位以前未曾有过婚史的高级工程师;崩龙珍和鞠琴都尽量避免谈及自己的爱人,也尽量回避提及蒋盈波的亡夫屈晋勇——尽管她们对他都很熟悉;当然也绝不会愚蠢地提出蒋盈波今后是一个人过到底还是再找个老伴的问题来加以讨论,那无论如何还为时过早。
蒋盈波已经退休。校方没有返聘,她的那个专业一时也难以找到对口的生财之路。而崩龙珍虽然也是退休的副教授,却已谋到了一个乡镇企业顾问的美差,收入颇丰。鞠琴因为一辈子献给了文工团的合唱事业,没得着什么高级职称,但退休后她仍参加老战士合唱团的活动,外快虽然没有,事业却仿佛还在继续,心理上有一种充实感。既是这么个状况,崩龙珍和鞠琴在蒋盈波面前也便不聊各自的有关活动,并且也不问蒋盈波日常起居以外的事。
崩龙珍的儿子已经到美国自费留学,女儿留在北京,职业也不错。鞠琴的两个女儿大的正办着出国的手续,小的在文物商店当售货员收入也不菲薄。但蒋盈波的儿子和闺女都还跟出国的事不搭界,职业似乎也不理想。因此崩龙珍和鞠琴也尽量不提子女前途的话题。
崩龙珍的丈夫现在已升到局级职位,住在四室一厅的大单元里。鞠琴也住着三室一厅的单元。惟独蒋盈波还住在这么个陈旧的小二居里面,丈夫屈晋勇活着时,儿女都大了,兄妹不便合居一室,便只好“合并同类项”父子合住一间,母女合睡一
,造成许多家庭纠纷,甚至于屈晋勇的中风早逝,空间狭窄也是
因之一,蒋盈波和屈晋勇都是工作多年的国家干部,住房问题多年解决不好,此事说来话长,即使屈晋勇去世,蒋盈波和儿子嘹嘹女儿飒飒的居住状况仍远逊于一般的小康之家,因而尽管崩龙珍和鞠琴同蒋盈波挤坐在狭小的门厅里吃汽锅
大感局促,却也只是赞美着
汤的味道而刻意回避着关于住房的话题,她们深知对此大表同情加上大抱不平也都不能解决蒋盈波的实际困难。
没有诗意。
并且如同踮着脚尖在布
油瓶的地上行走,得小心绕过那些
感的瓶子而又显得轻松自如。
便谈物价。谈假货
天飞。谈售货员那永不见好转的服务态度,举实例,说明你是如何谦恭有礼而她们却仍旧在柜台里面扎堆聊天。
便谈最近的电视节目。一致认为
节晚会简直令人失望。对新播放的一部引起轰动的电视连续剧展开争鸣,蒋盈波觉得有趣,鞠琴说她简直受不了,而崩龙珍怪声叫好。
5
又都坐到大屋的沙发上闲聊时,崩龙珍双手拢拢头发,问鞠琴和蒋盈波:“做得怎么样?”
那发型是时下相当流行的,头发加上面庞构成一个金字塔形,鞠琴在崩龙珍一进屋时便随口夸赞过,蒋盈波至今仍只进公营理发馆剪发而未曾进过个体发廊,并且对于别人的发型也懒得品评,她双手不停地编结着
衣,抬眼望了崩龙珍一下,毫不通融地说:“难看。不适合我们这把年纪。更不适合你的脸型。”
鞠琴乐乐呵呵地伸手去摩挲崩龙珍那张开的蓬松的炯油后波状弯曲而发亮的发丝,转圜地说:“龙珍是越活越年轻了,时来运转么!”
崩龙珍有张方脸庞,眼睛不比蒋盈波小,但蒋是深眼窝而她是有点金鱼般的凸眼睛,她的皮肤本来比较
糙,经过工序复杂的美容处理之后倒颇为白净,眉毛画得比较
,
膏涂得比较淡,整体而言还是比较雅气的。但她嘴角不知为何总有点微微下撇,脸上总隐隐笼罩着一种受惊后难以化解的表情,即使近十多年来她确是时来运转,那往昔岁月熔铸成的潜表情却再也褪不下去。
“是呀,这些年我倒真是比你们痛快!”崩龙珍舒展一下
肢——那
也不细了——议论说:“也许,人的命运真是一个常数,你头些年亏得太多了,后些年就补给你一些;你前头要是太顺了,后来就折腾你一下;要么就总一祸一福地紧挨着给你来点小颠簸、小平衡…但到头来一个人的命数还是那么多,该多少是多少,你想多要也要不来,你怕多丢其实也丢不到规定的数目以外…一切都是天定,冥冥中自有主宰,现在我信这个!”
“真的吗?”鞠琴对“常数”这个概念不怎么能把握,但听着觉得有趣,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也在这个规律之中。
蒋盈波和崩龙珍一样都是学理工的,自然对上述宏论的表述理解得更准确,她虽仍埋头编织,却情不自
地说:“那我这情况该怎么算?”
这样她们的谈话就终于“带倒油瓶”了。
是呀,蒋盈波自大学毕业以后,又有多顺?自“文化大革命”以后,更是不断的逆运,就是近10年来,也并不像许多同辈知识分子那样,大体上是个上坡路的状态,她已经不顺了20多年,难道,是命运将在60岁后给她大大的补偿?可那时候她已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太婆,就算福至喜归,终究又有多大意趣?
崩龙珍和鞠琴一时无言以对。
蒋盈波抬眼望了一下组合柜上亡夫屈晋勇的遗像,又埋头编织,可又情不自
地说:“那他那个情况又该怎么算?”
屈晋勇是鞠琴介绍给蒋盈波的,一度也是部队文工团的演员,崩龙珍也熟悉,工农出身,憨厚朴实,一生没做过亏心事,但一年前他死得很惨——在突然出现多发
脑血栓后,便全身瘫痪、失却语言能力,却又并非植物人,在医院里经历了整整一个夏天的折磨,一个壮汉最后干缩为一具类似画报上刊登过的埃
俄比亚饿殍那样的皮包骷髅,身上长出几处碗大的褥疮,在所有的生命力全被一丝一丝榨干耗尽后,才终于死去。是呀,倘若人的命运真是一个预定的常数,那么,一生并未做过亏心事也谈不上享过什么福的屈晋勇,为什么要给他安排一个如同慢
酷刑的死亡过程?
鞠琴叹了口气。她不知说句什么才好。她想该别再说这些个话了,什么常数不常数的。
崩龙珍也不想引出蒋盈波更多的联想。她匆忙地转换一个话题:“人生中其实更充
着许多的变数。有的变数发作了,一下子改变了人生的走向。有的变数擦肩而过,事后回头一想,真不知自己究竟是错过了什么,还是躲过了什么…”
蒋盈波只是埋头编织,双手的动作都有点过分用力。
“比如说,”崩龙珍笑了“盈波,我不是差点儿成了你的二嫂子吗?”
当年,崩龙珍总往蒋家跑,蒋盈波的父母,确曾考虑过,要促成蒋盈波二哥蒋盈工与崩龙珍的婚事,蒋家自己不好出头撮合,便拜托蒋盈波的表姐蒋盈工的表妹田月明从中运作,田月明当年也在蜀香中学上学,跟崩龙珍、鞠琴也都是同学,5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也来北京在一家设计院工作,自然也常往舅舅舅母家里跑,那一段岁月的斑斓印象,恰可用当年一位年轻的电影剧作家张弦的处女作的名字概括:锦绣年华。
崩龙珍一提这段往事,蒋盈波的原有思绪果然被分散了,她抬眼望了崩龙珍一眼,生硬地说:“亏得你和二哥的事儿没成!”
鞠琴却没心没肺地说:“哪儿哟!那时候他们是想让我跟二哥好…”崩龙珍和蒋盈波都望着她。
“我知道二哥对我
不错,大家都对我不错…可那时候,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不接这个球吗?二哥总没入
,你们一家人没一个是
员,我那时候是不可能嫁给非
员的,岂止是不能嫁给非
员,我都绝不考虑嫁给部队以外的人…呵呵呵,其实,你们知道,那时候我自己也没有入
哩!”
这倒也并非什么秘密,都好理解,只是从没听鞠琴如此坦率地讲出来罢了。
“…想起来真跟做梦一样,”鞠琴继续说“我那时候无论如何想不到,就是延茂去世以后的头几年里我也从没预料到,我现在能跟郝宏声一块儿过…”常延茂是鞠琴故去的爱人,当年也是文工团的演员,老早入了
的,同蒋盈波故去的爱人屈晋勇是老战友,婚前长期合住一间宿舍。郝宏声是鞠琴现在的老伴,出身于大资本家家庭,本人历史也比较复杂,1949年以后坎坷了差不多30年,当然是非
群众,至今也并无入
要求,胖胖的,出门必西装革履,在家爱
点自制西餐来吃,在蒋盈波和崩龙珍印象之中,是一位绝不过问政治而
于生活艺术的好好先生。真的,真没想到鞠琴后半生的生活轨迹同他重叠到了一起,而且他们相处得还相当地和谐。
“你是心里头不情愿,”崩龙珍对鞠琴说“我当时对二哥是有意的,二哥真不错,惟一让我犹豫的只是他的岁数,比我大5岁,太大了点…后来是我自己出了事儿,”说到这儿崩龙珍脸上那潜存的惊恐表情浮凸出来,她闭上嘴
,嘴角下撇,令人不忍目睹。
蒋盈波埋头编结没有看她。鞠琴叹了口气。正当田月明为二表哥和崩龙珍牵搭鹊桥时,进入了反右运动,崩龙珍因为在大学里的鸣放中有右派言论,被打成了右派分子,从此她堕落生活底层,整整持续了20年之久…
“那时候,我才23岁。”崩龙珍脸上那浮凸出的表情抖动着“才23岁呀…”
蒋盈波放下手里的活计,站起身,去厨房看开水开了没有,哨壶并没有响,但估计就要开了。
蒋盈波从厨房里回来时,鞠琴已经在同崩龙珍谈减肥的问题,崩龙珍脸上那种受惊的表情已经又淡下去隐下去而成为一种潜表情。
蒋盈波一听是关于减肥的事,便把自己那个剪贴着报纸上的“豆腐块”及记录下广播中有关知识的小本子递给崩龙珍,且不坐回沙发织
衣,而是如同鞠琴才来时那样,又为崩龙珍示范上了她每
必做多次的那套简易减肥
。
m.bWO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