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奸雄天下 下章
第384章 唐宋元明 四 第一章奉
  四千二百字一章奉上,然后狂求月票。罗罗不求在分类月票榜上坚持到月底,只求十天!罗罗没有好推荐,只能拼月票榜了!拜求大大们支持。罗罗保证50票便加一更!顿首拜求了!

 …

 “皆不长久…”忽必烈眉头深皱。这个“不长久”到底是多久呢?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陈德兴崛起不过区区数年,已经裂土称王,累败蒙古天兵,连他这个大大的汗都躲到京兆府避锋芒了。要是再“不长久”个二三十年的,大蒙古国有没有都不好说!

 姚枢看到忽必烈皱眉,以为对方不相信刘秉忠所言,于是便笑道:“大汗,其实中原汉土自有大道,便是儒家经义,下可教化人心,上可辅佐君王,乃是亿兆汉民所循之正道,早就深植人心。便是佛道二教也是要向儒家靠拢的。

 而陈德兴所谓天道之教却与儒学格格不入。一味装神鬼,也无甚大道,行于辽东蛮荒之地或许有效,若是到了中原,必为读书明理之人所唾弃,只能蛊惑匹夫,因而是成不了气候的。”

 “用儒家去斗天道教么?”忽必烈摸摸下巴上的胡子,眉头拧得更紧了。连大蒙古的天兵都对付不了陈德兴和天道教,儒家能行?这陈德兴都上天遁地了,儒家要怎么对付?有会飞的大儒吗?有会玩大铳的大儒吗?

 姚枢信心十足地道:“以儒家正理可破天道说!陈德兴以教惑人心,其鬼神之说一旦为儒家正理所破,追随盲从之徒必会离他而去。到时候此贼人心尽失。徒众星散,大汗只需派遣偏师讨伐。便能取其首级,替先大汗和真金王子雪恨了。”

 “儒家可破天道?”忽必烈顿时来了些兴趣。他现在已经知道。天道教已经成了陈德兴蛊惑辽东生女真的工具。而辽东生女真又是陈德兴轻骑兵的来源。若是没有了所谓的八旗兵,陈德兴能倚仗的不过是大铳和步兵。前者大蒙古早晚也会有的——忽必烈已经下旨在整个大蒙古国召集工匠,寻找铸造大火铳的办法。

 而后者不在蒙古人的眼中,步兵再强,若没有轻骑兵配合,也只是被动挨打而已。便是侥幸取胜,也不可能用两条腿追上蒙古骑兵的四条腿。庄水之战中塔察儿之所以损失如此之惨,就是因为在撤退的时候遭到八旗兵的追杀和伏击!

 “若儒生真的能破了天道教,大蒙古便和儒生共中国!”忽必烈一字一顿。缓缓说出了姚枢、刘秉忠二人最想听到的话。“共中国”就意味着共享利益。而和儒生共中国,就意味着将来的大元会和大宋一样重视儒生,优待儒生。北地儒生将能取代汉侯,成为大蒙古治理中原的左膀右臂。而姚枢、刘秉忠二人,自然就是未来大元的宰执重臣!

 不过想要把忽必烈拿出的画饼吃到嘴里,姚枢和刘秉忠这两位大儒先得想办法破了陈大仙的天道。

 刘秉忠躬身一礼:“有陛下此言,臣当亲赴辽东与陈贼辩法以破其道!”

 姚枢从旁提醒道:“有刘子聪赴辽东,当可破了陈德兴的歪理说。但也须防备陈德兴狗急跳墙,说不过就动刀子。”

 忽必烈点点头。道理再正,也抵不过砍头的大刀片子!

 刘秉忠冷笑:“若吾一人前往,陈德兴当然会用强了。不过陈德兴立天道教,传播歪理学说。蛊惑世人,是绝孔子孟子之道,断佛陀道君之教。吾当合南北鸿儒。三教大能,齐赴辽东与之辩法!”

 “辩法”是历史上中原地区常用的宗教斗争手段。佛儒道三教在历史上就多次辩法。而忽必烈本人在几年前还组织过一次佛教和道教的辩法。最后是乌斯藏密宗法王八思巴引用道家的经典驳倒了全真教的道士,从而让佛教取代道教。成为北方汉地诸教之首。

 而陈德兴的天道教是新兴宗教,陈德兴本人也不是什么哲学家、宗教学家,当然不出一大堆复杂、完整、严密的宗教理论学说。而明教因为长期遭遇朝廷打而沦为民间底层的宗教,自然也抛弃了复杂的经义学说,采取了简单化、迷信化的手段,以蛊惑底层平民为主要传教手段。信徒虽多,但是要辩法讲经却不是儒家书生们的对手。

 当然,陈德兴也可以采取砸盘子耍赖的办法,把前去和他辩法的儒家书生统统杀了,用刀与剑传他的天道教。但是这样一来,天下儒生会怎么看待陈德兴?释儒道三家亿万信徒会怎么看待天道教?要是普天下的儒生、和尚、道士一起说陈德兴的坏话,他可就是人人得以诛之的恶贼了!

 而且,此次反对天道教的辩法是由忽必烈这个大元皇帝挑头发起的!由大元出面维护儒家反对天道,便是将大元摆在了天下正统的地位之上!到时候,谁还能说遵奉儒家,维护儒学的大元是外来的胡虏呢?

 想到这里,忽必烈重重点头:“此议大善!破教,弘正法,乃是我大元义不容辞之责!此次不仅儒家要派人去,释道二教也要出人。释家就让八思巴法王出头,道家就请清和真人出马。”

 未来的大元皇帝顿了下,又补充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卿也不要掉以轻心,还是先让刘孝元、郭守敬二人潜赴辽东、高丽,探明天道教虚实。”

 …

 “翠仙,怎么大过年的还拧着眉头?莫非是在担心将来唐明恶吗?”

 正在和李翠仙说话的是个上了点年纪的老者,六十多岁的样子,儒服纶巾,白面长髯,手持一把羽扇。很有一点再世诸葛的样子。这老者便是李翠仙的外公,同时又是益都李璮的谋主。名叫王文统。

 李翠仙是十二月二十五乘船到达益都军控制下的蓬莱港的,然后换乘马车返回了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益都城。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二十八了。此时李璮刚刚从济南返回益都过年。过完年就预备将老巢从益都前往济南。还有传闻说,李璮不就要接受部下劝进,即皇帝位,公开打出恢复大唐的旗号了!

 说起这个让陈德兴篡改了一番的历史,还真是混乱的。本来造反时候不长就被忽必烈围困在济南等死的李璮,现在的局面看上去还不错,稳扎稳打扩大着地盘。而且他也没有再去抱南宋那靠不住的细腿,而是联合陈德兴打起了恢复大唐的旗号——他姓李嘛,自然要攀附李渊、李世民了。所以“大唐”的旗号。看起来要不了多久便要重现中原了!

 而陈德兴被墨影娘包装成了降世明王,装神鬼的很有一套,还把关外的野生女真忽悠住了。他王国自然是“大明”了…不过这“大明八旗”的名号,听着总有点变扭。

 至于忽必烈嘛,现在已经到了京兆府,正在谋划做中国的皇帝,国号据说就是“大元”,取自《易经》的大哉乾元,不知道是不是意指大蒙古国地盘很大?

 而南方的那个大宋。虽然经历了一场临安之变,现在变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国家毕竟还在,看地图的话,形势似乎比历史上还好一些。没准还会有中兴复起的一

 整个中国。居然出现了唐宋元明四朝鼎足的奇怪局面!

 而在这四国之中,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最有机会问鼎天下的就是李璮所立的。被后世冠以“东唐”名号的国家了。

 因为东唐所在的区域,正是得之便能有天下的中原。以齐鲁为根本,左拥徐邳。右揽冀州,前抵兖豫。而且李璮经营多年,在山东根基深厚,又和北地群雄往来密切,一旦得势,北地群雄必会竞相来投。到时候中原便可不传檄而定。

 此外,李璮还有一大优势,便是颇得北地汉儒之心。因为李璮早在许多年前就在辖区之内修缮了湮废多年的试院、文庙,通过考试招聘儒生——也就是说,李璮在益都辖区内部分恢复了科举考试。而且他本人和几个儿子都精通儒学,谋主王文统更是前金的进士,自是北地大儒。

 东唐若能击败忽必烈而有中原,便能立即得到北地儒生的拥护,便是南儒也不会反对这个“儒家王朝”只要南北儒生都认了李璮是李唐之后,又有驱除鞑虏之功。那么以唐代宋,也就没有什么不能的了。

 如果李璮真的到了这一步,那陈德兴的明国,恐怕只能被堵在辽东、高丽,再难有染指中原的机会了。因此,王文统看到李翠仙秀眉紧皱,才有此一问。

 李翠仙闻言,只是苦苦一笑:“唐明恶不是眼下需要担心的,因为忽必烈还没有死!而且已经火并掉了阿里不哥…此等人物,又手握十几万蒙古精锐,才是外公和爹爹需要心的。”她扭过头,认真的看着王文统,“外公有何妙计可以破忽必烈而定中原?”

 王文统有成竹地点点头,道:“自然是先定名分,后收人心,再定中原,最后北取燕京了。”

 李翠仙蹙着秀眉,细细品味着王文统的话:“先定名分…那便是爹爹要做皇帝了!后收人心…爹爹难道是要开科取士?”

 通过考试录取官员这事儿,在益都相公的地盘上一直都是有的。和别的汉侯不同,益都李家胎于金末红袄军,这是一支以在中原恢复汉家天下为宗旨的农民起义武装。后来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投靠蒙古,但是红袄军上下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宗旨。而李璮本人,更是处处以陇西李家,大唐之后自居。自然也将始自隋唐,在宋代大兴的科举制度引入了益都。

 不过益都科举在以往的规模并不太大,只是地方的考试录取文官,也没有什么秀才、举人、进士的名号。考试的形势也比较简单,就是在益都贡院做过卷子,再领到李璮那里相个面,然后就给个芝麻官儿打发了。但就是这么一条小小的上升通道,便将益都境内的士绅整合进了李氏集团,让李璮在益都的统治得以稳定,而且还能逐步扩大势力。

 这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从来不是为国取才,只是一条给地方士绅上升并且分享政权的通道。有了这条通道,地方势力和中央便有了共同利益,中央政权也容易得到地方势力的拥护。

 所以感到蒙古武力已经难以维持对汉地统治的忽必烈要开科举,一心想要恢复李唐江山的李璮在登基做皇帝后也要正式开科取士。而陈德兴父子也在南宋的科举制度上动手脚,想要以武代文扶植起一个拥护陈氏政权的武士绅集团来取代拥护南宋的文人士大夫。

 唐元明三方,这个时候都把目光投向了科举取士!

 “外公,我爹爹是想开文举还是开武举?”李翠仙有此一问,其实是受了陈德兴的影响。她现在也认为大宋之败是因为文贵武轻的以文取士。

 “自然是文武并重了。”王文统笑着摸摸胡子,“北地不比南朝,那等手无缚之力的文士可比叫花子强不了多少,拉拢他们做甚?”

 北地自沦陷于女真铁蹄以来,就没有什么文贵武轻,历来都是武贵文轻的。而且社会秩序也一直不如南宋,地方豪族多习武艺以自保。到了蒙古入中原后更是如此。譬如严忠济(文人、艺术家、东平路行军万户)、张弘范等人,都是文武双全。便是王文统也有些武艺而且精通军略。

 那些只有一肚子文采,没有什么武艺傍身的北地儒生,过得都很清苦。李璮当然不会没来由去给他们官做…历史上大宋开始大推文贵武轻的时候,天下已经大定,只有契丹据着燕云十六州而已,收不回对大宋天下也没多大影响。

 而眼下还是争天下的时候,便是要开科取士,也要偏向武人,一方面可以拉拢世中的豪族,一方面也能选拔出文武全能的人才——这世当中还是要用人才的!

 所以陈家父子提出的“以武取士”的科举游戏规则,便很自然的被李璮、王文统采用了。

 李翠仙的眉头仍然没有展开,他老爹李璮造反做皇帝的步骤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稳扎稳打,一步步的展开。但是行事之缓,还是让人担心。原本可以趁着蒙古内讧急袭燕京定大局的。结果忽必烈都把阿里不哥害了,李璮还在山东没有出动。白白丧失了机会,忽必烈已经“迁都”京兆府,现在便是取了燕京,也不可能一举定大事了。

 唐元两国在中原拉锯相斗的大势已成!宋明两国,倒是可以坐山观虎斗了。(未完待续。。)  m.bWOxS.cOm
上章 奸雄天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