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六十二)大杂烩
卡洛夫在组建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时候,尽量挑选那些战斗力较高的舰艇,但即使是这些新接收不久的军舰,存在的问题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马卡洛夫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是13战列舰,但它们却是新旧舰艇混合的大杂烩,而且各自的弱点还都不少。象五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它们的设计吨位是13500,但是因为俄国造舰的“超重传统”使得它们在建造的过程中被大大的增加了吨位。“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吃水超过设计不少于2尺,因此当它在跨越地球的航行中装
煤的时候就接近17000:了,但是让马卡洛夫感到“欣慰”的是,至少作为
舱物的煤增加了它们航行时的稳定
!这一超重的结果一部分是因为俄国官员的低能,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俄国的船舶设计师们喜欢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尽可能多的武器。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主要武器是305毫米主炮,分别安装于舰首尾的两个电驱动的双联装炮塔中。12门152毫米炮安放在每侧各个的双联炮塔中。如果操作和使用得当,这些152毫米炮的
程其实可以超过305毫米的主炮。对付雷击舰袭击的则是每侧各1C门的76毫米速
炮,但由于安放在甲板之下,因此在航行中能起的实际作用有限,尤其是在“超载”的时候。“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向它的法国前辈“太子”号战列舰一样设计成了经典的法国式“舷侧内倾”的样式,并且应用了进口的最新式克虏伯表面硬化碳钢装甲板。主装甲带覆盖全舰,中央装甲板厚190毫米,舰首尾装甲厚1C2毫米,这在1905年的时候还算勉强的符合战列舰的防护标准。
但减薄的装甲并没有给该级舰带来特别的高速,尽管外国人好象都害怕俄国的“高速”战舰。“博罗季诺”级战列舰采用20座贝尔维尔式锅炉和常规的往复式蒸汽引擎,在通常状况下最大航速可以达到175节,但在“超载”时则会降低。尽管是崭新的军舰它们最大的问题还是故障,象“博罗季诺”号和“鹰”号都刚建成不久,许多结构上的缺陷和机器中的隐患还未能改正(这些属于“磨合”的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可沙皇没有给这个时间,而“鹰”号的舵机始终就没正常过使它在航行中故障累累、问题连连,在装煤或遇上风暴时它甚至难以保持舰身的平衡!
而且在马卡洛夫看来,缩窄了装甲带以避免“太子”号航行时出现的那种不稳定问题是极为愚蠢的,因为装甲带仅高于水线不多,在“超载”的时候会变得更低得水线缺乏有效的防护,而这在战斗中则会导致致命的后果。
马卡洛夫拒绝以“苏沃洛夫公爵”号为自己的旗舰而坚持以“太子”号为旗舰,可能主要原因就是为的这个。
第二太平洋舰队中“博罗季诺”级战列舰之外唯一的一艘现代化战舰是“奥斯利亚比亚”号战列舰于1895年开工,19011年服役。这是另一种法国式的舰艇,而且是那种以大量较小的速
炮为主要武器的“大船扛小炮”式的战舰。因为它的排水量足足有12683:,装备的却是254毫米炮和11门152毫米炮(每侧各门首1门,这和它的战列舰身份很不相称。在19世纪90年代末的那种原始的火控技术条件的背景下,特别是对俄国海军来说,这不能说是一个坏主意。象英国海军上将约翰希尔也喜欢这样的能向敌舰瞬间倾泻大量弹药的军舰,就象他在1899年至1902年担任地中海舰队司令时所乘座的旗舰“声望”号战列舰那样。但是这一概念在远程火炮技术展的条件下迅速过时。“奥斯利亚比亚”号混合安装了美国哈维钢表面硬化装甲和一些新式的克虏伯装甲。炮塔装甲和主装甲带的最厚处都是229毫米,但是当它
载的时候主装甲带就会完全没入水下因而极易受到伤害。尽管它是作为一种“高速”战舰来设计的,但实际上它的表现令人失望的最大航速只能略微超过1“佩列斯维特”号和“胜利”号是它的两艘姊妹舰,存在的问题和它完全一样。
另外的战列舰中“西索伊利基”号则是建造于1892年到1896这一大变革时期的战舰。它相对较小,
只有0400:两座装备305毫米倍径炮的法式双>它的装甲采用的是过时的钢装甲而非表面硬化装甲,而且缺少适当口径的速
炮是它的一个重要弱点,它的两舷每侧只有3门152毫米炮,另有12门3磅炮用来防范雷击舰。它的主装甲带最厚处有毫米,炮塔装甲厚305毫米。它的航速勉强能够达到157节,但是却因为消耗燃煤量过大而在波罗的海舰队“恶名昭著”
相对于这些战舰“波尔塔瓦”号和“
瓦斯托波尔”号这两艘11500吨的战列舰的麻烦还能少些。
这些“问题军舰”已经够让马卡洛夫伤脑筋地了。可是沙皇生怕他离家太远“挨欺负”为了加强第二太平洋舰队地实力。居然“体贴”地硬
着他带上了一大队地“自沉舰”!
在“自沉舰”当中。“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于1年完工。是依照英国为海外服务地二等铁甲舰为蓝本建造地。它地排水量为8500吨。装备了双联装203毫米旧式炮塔。首尾两侧各一座。配备635毫米厚地装甲。每侧有5门152毫米地单装炮置在敝开式炮座上。1899年它装上了往复式锅炉和123磅速
炮。“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地主装甲带是254毫米厚地锻铁。航跑不出1。这艘火力弱装甲薄航速慢地老舰能在战斗中发挥什么样地作用。可想而知。
另外三艘3艘岸防舰“乌萨科夫海军上将”号、“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和“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号是为在波罗地海海域作战设计地。这些岸防舰地排水量有5000:。都是首尾各一座双联装305毫米炮(“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号地舰尾主炮是单装地。次级武器包括120毫米炮加上6门3炮。254毫米厚地哈维钢装甲板作为船壳装甲。主炮装甲为203毫米。这些岸防舰是专门用来对付瑞典海军同型舰艇地。完全不适应公海作战任务。只适合呆在平静地水域。现在它们能够跟着舰队在海面上航行本身可以说就是俄国人航海史上地“奇迹”了。
“自沉舰”里情况稍好一点地就是过时地战列舰“沙皇尼古拉一世”号了。它是那种老式地
天炮塔铁甲舰。排水量为9672:。建于188年。于1892年完成并在1898至1900年进行了所谓地“现代化改装”它在舰首装备一座双联装30倍径地3毫米主炮。舷侧则有两门228毫米炮和4门152毫米炮。另外还有16门3炮作为反雷击炮使用。
它地主装甲带最厚处为毫米。但是舰首305毫米主炮却只有76毫米地装甲保护炮座。而152毫米炮则完全没有防护!“沙皇尼古拉一世”号相对较新地贝尔维尔式锅炉使得它可以达到15节地航速。勉强超过了那三艘岸防舰。
由于众所周知地原因。马卡洛夫地第二太平洋舰队地辅助舰只力量十分脆弱。保护运输舰和提供侦查地只有5艘巡洋舰。其中2是过时和慢速地。这两艘巡洋舰分别是1885年建造后来进行过“现代化改装”地防护巡洋舰“弗拉基米尔诺马赫”号和“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后者本来是从黑海偷着达出来加入第一太平洋舰队地。后来触雷受伤。因为在东方派不上用场。又千里迢迢地回到了波罗地海舰队。它们最快都只有不到15节地航速。配备地152毫米和127毫米地旧式炮以及152毫米厚地穹甲使它们既不能战斗也不能承受打击。也无法逃跑。尽管在很多时候它们已经不再用帆。但高大易损地干舷表明它们是属于那个时代地。虽然有防护甲板和其他装甲。但两艘舰上依然有许多易燃地木结构装置。而且他们因为舰体结构老化。经过这么久地航行。能够不在航行中遭遇风
沉没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为了能够写好后面的同小马童鞋的舰队主力决战,请大家多赏些收藏推荐订阅点击月票吧!谢谢大家!
华周一给大家补上_
M.bWO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