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乐窝文集 下章
我与父亲二三事
  端午节回家,一家人难得团聚,母亲张罗了桌子的好菜,两鬓斑白的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临走时,父亲依依不舍送我们下楼,站在巷口看着我们离开,久久不愿回头。

 一路上,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脑海里是父亲的身影——

 1、剪报

 从小到大,父亲送给我许多礼物,最有意义的还是他送我的几张剪报。

 父亲早年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便外出打工补贴家用,闲暇之余喜欢读书看报。每遇报上妙的文字,他总会小心翼翼的把它剪下来,夹在笔记本里,常常爱不释手。家中两木箱的藏书是父亲省吃俭用的收集,书背面不同的印戳代表着父亲走南闯北的足迹。

 大致是受了父亲的熏陶,幼小的我对写写画画兴趣甚浓。在打电话还奢侈的年代,书信成为两地沟通的纽带。弟子们时常给父亲写信,每每陪父亲拆开信封是件快乐的事情。黄亮的烛光下,父亲手把手教我认字断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我怯生生地尝试记记,用歪歪扭扭的字迹替他写回信。

 不久,父亲去汉口营生,往返于城市乡村间,带回全家人的吃穿用度,还有我翘首以盼的剪报和童话书。“打工青年王恒绩置身闯武汉,山村母亲含辛茹苦培养清华生——”剪报上一篇篇朴实的文字、一段段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染着我。

 当阅读成为一种嗜好,情不自地,文学的种子也在我心底萌芽,潜滋暗长着。

 从发表第一篇稿件起,十年多来,我的豆腐块早已如蒲公英种子般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报刊。文字让我凝聚生活,样刊让我增添喜悦。

 我不得不感谢父亲的循循善,虽然创作只是我的副业,但它让我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快乐。

 2、手电筒

 那年秋天,我在离老家三十多里的县城读高中。

 父母亲常在我放月假的时候从外地赶回来,买菜炖汤,收拾家务,早早守候在门口。高中时代,回家是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家门口距离国道约两公里,为了赶周一的早自习,我习惯将闹钟定到清晨五点。沿崎岖的小路,顺小河向,路过森的坟茔,穿越犬吠的村庄,至少要费上半小时功夫。加上树林茂密,暗夜独行,大人总是不放心。

 深秋的清晨,寒气袭人。村庄还在睡中,伸手看不见五指。父亲抢先把背包的重量转到他肩上,用手电筒照着我出门。我安心地躲在他高大的身旁,一如小时候的模样。借着手电筒的光亮,爷俩边走边聊。聊校园里的一些趣事,聊自家的一些变化。那一刻,理想与现实织,过去与未来辉映。

 父亲送我到国道边,天开始蒙蒙亮。他伫立在路口四下张望,潜心留意身旁过往的车辆。每遇拦下的班车,他会快步上前去,微笑地询问司机:“师傅,到不到曾店路口?”直到放心的看我乘上去学校的客车,在挥手那一刻叮嘱我:“多穿点,吃!”

 车已远去,窗外,父亲还在目送着我,高瘦的身影未曾离开——

 十多年过去了,曾经泥泞崎岖的小路已被水泥路取代,不用绕道村庄了,坟茔迁走了,树林也快砍光了。

 每当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总有种重温昨的冲动。我怀念父亲持手电筒照我走的光亮,怀念那条铺温馨父爱的小路。

 父亲的手电筒,照着我走过一段又一段人生的旅途。  M.BwOxs.Com
上章 安乐窝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