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振大唐 下章
第二十三章 弹指十年(下)
  朝野方面,因为始终没有确立皇储的归属,忠、永二王两大势力集团忙于勾心斗角,争夺太子的宝座,基本上无人用心关注我这失父丧母的小孩。只有李林甫对我独怀戒心,紧密加派暗探监侦剑南。

 到剑南未及二个月,在我的计划刚刚要步入正轨时,时局却又发生了变化。

 杨玉环的堂兄雷州参军杨钊回京述职,补为礼部从事。杨钊善于察言观喜钻营,他察觉出玄宗皇帝壮志消磨,耽于享乐。于是,他费尽心机大胆布局,终于让玄宗皇帝在勤政务本楼的楼上,看到由宫墙外经过,风姿绝世动人心神的杨玉环。玄宗皇帝惊为天人,杨钊乘机媚上,俱道杨玉环的出身来历。玄宗皇帝下旨强召杨玉环入宫论道,当晚却于勤政务本楼幸之。次,为了堵住悠悠众人之口,取其道号,即封杨玉环为太真妃而不名,收居宫中。又感念其堂兄杨钊“忠心为国”(献妹!),赐名“国忠”官职上迁四品,任为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深受宠信。从此,玄宗皇帝肆意享乐,将朝政于李林甫打理,更不提立储之事。

 李林甫乐得独揽朝政,便授意永王回河东任上,培植发展军队势力,以为不时之需,采自己的女婿杨齐宣前往协助。忠王见到如此情形,深感不安,便亲往兴庆宫,由高力士在一旁助言,向玄宗皇帝请缨出镇朔方。于是,面对皇子中自己最喜爱欣赏的三儿,安于享乐、急纵情的玄宗皇帝下旨,实授李光弼为陇右节度使,忠王李亨出为朔方节度使一职。

 至此,大唐表面平静歌舞升平,实则风起云涌暗涌动,各方势力急于谋求实力的发展,为以后争储做准备。可叹玄宗皇帝直若盲人,沉醉在李林甫、高力士、杨国忠、边令诚等人所描绘的虚谎世中,放心地恣意享受,对大唐即将面临的危机一无所觉。一时间,各个势力倒也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天下有识之士纷纷扼腕长叹:皇不问朝,权臣把政;久不立储,诸王掌兵。况乎有异族在旁窥视,天下岂不大

 我得知全部的情况后,一则以欣喜一则以惆怅。欣喜的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来引发矛盾,这个微妙的平衡就能保持下去,我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完善自己的实力。而之所以惆怅,不言而喻,当然是“美人不在怀,无花空折枝”了。然而,我徒有腹的惆怅,却也是无可奈何。不说什么鞭长莫及,即便身处其境,纵有万般的不甘难舍,又能怎样?也只能长叹凭栏,听任悲风吹泪罢了,这就是强权的霸道,也是权力令人醉的魅力所在。我只有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扩展自己的实力,才可以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予取予与。一时间,我对权力有了更深切的感触。其实,做为拥有前世记忆的我,对这一“历史”也早有觉悟,只是心里有些难以割舍罢了。我十分明白,我的到来,使历史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事物的发展毕竟是按照它的规律规则前进的,并不是违反事物发展的理性而改变的,所以我从来没有排除杨玉环投入玄宗怀抱的可能,虽然我并不希望有这样的结果!

 于是,我放下了所有的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大唐的军政体制和“仙师”的武学上。我才发现,现在大唐的军政体制有些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一、行政机构臃肿,人员众多。现在大唐的官吏竟然已经达到三十六万人之多,真不是一般的多啊!二、行政机构的事务丝连结、主从不明。同一个事务有时竟有二、三个机构管理,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三、随着土地大部分落入王公贵胄和寺庙僧侣手中,唐朝实施的赋税制度…租庸调法,已经不再切实可行了。四、府兵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募兵制已经在全国藩镇实行~~

 这一些我可以暂不过问,但有一条对我的发展特别不利,我必须立即着手解决,那就是马匹的配备数量。按照朝廷的马匹配备计划,只给剑南配备二千匹战马!这在十大节度使中,供给量排于最后一位!不用纵观古今战史,从前世小说、电视剧等休闲的娱乐中,我就清楚地认识到:在战术运用以外,部队的突然、机动和冲锋的猛烈几乎是战争胜利的基础,吐蕃、突厥等异族的崛起就是明证!而要真正发挥出这些作用,在现在这个朝代,就必须依仗马匹的高度机动,来穿、迂回,出奇制胜!唉!驰骋疆场、纵横天下怎么能没有战马哪!

 我立即差人召来封常清,让他兼任“闲厩使”亲自抓管马匹事务“闲厩使”就是专门负责战马牧养、管理和供给的官职。务必在十年以内,要有配备万名骑兵的能力。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一代名将,封常清当然知道战马的多寡意味着什么,他惟有凛然领命。

 军政事务了然于心之后,我开始在师父的指引下,真正步入武学的殿堂。其实逍遥神通并不是单纯的功法,而是一整套武学修持的法门,有点类似前世小说中的《九真经》《九真经》等武学秘笈,所涵盖的内容涉及武学的各个方面。是以,刚开始进境十分缓慢,所幸,在师父悉心教导下,随着我不断地钻研琢磨,渐渐摸出了门道,进入了状况。所谓一通百通,再加上我的体质经由“万应灵丹”的异化,当然,本人的奇禀天纵也是一方面(不是脸皮厚,说实话不算是错吧!)。

 于是,在“仙师”的导引下,我的武学造诣突飞猛进,一千里,终于在我十三岁的时候,一夜坐功后,惊觉头白发已如墨染。师父欣喜莫名,直道我异禀奇材,十三之龄,武功竟臻大成,武学造诣可能已经堪比我的两位师兄(我没有吹擂吧?奇才就是奇才),只是差些实战经验而已。

 又经过一年的锤炼,我认为,自身已具备可堪重任的实力。并且,在这个时代,,十四岁的人已经足以让人信托了。于是,我便决定走向前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民众中、在军队中建立无人撼动的威信!凭此,振我大唐雄风,复我父母血仇,雪我前世懦辱,成我今生威名!

 (这二章为了代瞬逝的十年,我力求陈述简单,若有不妥当的地方,敬请各位书友原谅!)  m.BwoXs.coM
上章 重振大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