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门 下章
第十一章 查旧帐(下)
  张焕想了半天也百思不得其解,便将帐放回原处,却忽然发现桌案上不知几时出现一张叠好的纸条,他好奇地打开,里面只有一句话,‘晚上请到蜗居吃顿便饭’,下面自然还有蜗居的地址,但没有署名。

 张焕抬头向四周望去,他看见了,看见一张茄子脸向他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人一旦忙碌起来,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下午,张焕又批了几笔支出,诸如补栽花木、修缮祠堂等等,金额都是百贯以下,不过张家钱物支出的审批一向都很严格,都有详细的预算清单,就拿补栽花木来说,需要栽什么花、种什么树,要种几棵,每棵多少钱,市价又是多少,但凡所需要用到的明细都必须写得清清楚楚,一点不能马虎。

 这让张焕更是惊异,既然审批这般严格,那为什么大宗支出帐簿上却又写得这么简单,他隐隐有一种预感,或许这里面是隐藏着什么东西。

 天渐渐地到了傍晚,杨管事始终没有出现,去寻他的人只说他不在家,别的什么也不知道。

 这时‘当!当!’的钟声敲响了,声音浑厚悠扬,在张府上空回,这是张府收工的信号,当然只是针对给张家干活的人,家奴不在其中。

 但就算是给张家干活拿工钱的人,他们最早也是出身于张家的家奴,只不过后来主人把卖身契还给他们,并恢复他们的本姓。

 长了一张茄子脸的赵管事便是这样,他父亲在十五年救护六老爷张若钧有功,被张家去了奴籍,成为一个普通百姓,但他依然是张家的花匠,一个月有三贯钱的收入,这在当时已是不菲,但他的儿子赵顺更争气,上了学堂,写得一笔好字,在六老爷张若钧的过问下,进了帐房,现在更是成了管事,一个月五十贯的收入,足以让人眼红,买了宅、纳了妾,丫鬟、仆人都有,用今天的话说算得是金领阶层了。

 赵管事的宅子离张府不远,位于一条深长的小巷之中,小巷叫柳巷,紧靠旁边的一条大街,大街自然就叫花街,‘花街柳巷’名字通俗易懂,太原城几乎人人皆知,天刚擦黑,张焕便找到了赵管事的宅子。

 “这是给大嫂和令郎的,一点心意!”

 一进门,张焕便将手中的东西递给了赵管事,给他子是几盒‘七里香’的脂粉,虽然不是上品货,但也是出自名店,拿得出手;而给他儿子却是两管既普通又少见的羊毫笔,说普通,这种羊毫笔二十文一支,到处都有卖,而少见是这羊毫笔上有烫金的‘晋书院’四个字,这可不是现在北大、清华的标志在附近地摊上摆着卖,成了旅游纪念品。

 在太原,‘晋书院’四个字只能印在书院的特殊物品上,小摊小贩没人敢打这个主意,而有金色字样的羊毫笔更是稀少,这是书院每年总评前三名的奖品,张焕去年总评在书院排名第三,得了十支羊毫笔,他今天便送了两支给赵管事十五岁的儿子。

 赵管事已经快得合不拢嘴,他也是读书人出身,怎会不知道这两管羊毫笔的特殊意义,他的儿子更是一声欢呼,有这两管笔,他明就将成为学堂里的焦点。

 “只是一顿便饭,就让公子拿了这么重的礼物,真是愧不敢当!”

 赵管事一边客气,一边将张焕让进屋,又唤出小妾来倒酒,虽然自古就有不如妾的说法,但那是指晚上吹灯之后,在外人面前、在正规场跋,妾是没有资格同席吃饭,不过赵管事的子忙着去擦拭新得的脂粉,也没有出现在酒席上,酒席上只有张焕和赵管事两人。

 “说起来,公子与我不是外人,我父亲当年就曾是公子家翁的随从,我做帐房也是六老爷的恩惠,大恩难报啊!”几杯酒下肚,赵管事的脸便开始发红,一直红到手背上,说话也渐渐失去了分寸。

 “你知道么?其实我们帐房里人虽然不多,但关系都十分复杂,老钱是家主的书童出身,这不用说了,三个管事一个是二老爷的内弟,一个是三老爷的心腹,而我却是六老爷的人,这里面关系可复杂了!”

 赵管事将杯中酒‘吱!’一声仰脖喝尽,咂了咂嘴,打了酒嗝又道:“莫说管事,就连下面的小帐房也都各有关系,混乱得连我都搞不清!”

 这时他的脸已经成了一个紫茄子,将手中酒杯往桌上一顿,叫小妾倒酒,小妾见他开始口不择言,急忙推了推他“老爷!你就少喝一杯吧!”

 “一边去!”赵管事一把将酒壶夺过来,给自己斟了一杯酒,又随手捏了小妾股蛋一把,嘿嘿笑道:“到自己房里去,今晚我到你那里睡!”

 小妾见丈夫出丑,不又羞又急,又见张焕在一旁笑而不语,恨得一跺脚,自己跑了出去,赵管事盯着她背影消失,这才得意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将嘴凑在张焕耳边暧昧地笑道:“这女人可不是省油的灯,也只有我才有那个本事足她,呃!我刚才讲到哪儿了?”

 张焕给他上一杯酒,笑咪咪地答道:“你刚才讲到杨管事!”

 “对了!杨管事。”

 赵管事习惯性地往左右瞧瞧,低声音道:“杨管事是三老爷的心腹,要不是顾及大老爷的面子,老钱早被他们干下去了,他们两个、僵着呢!”

 张焕瞥了他一眼,不道:“可我觉得杨管事水平并不行,今天看他的帐,每笔帐发生的内容都不写,这还能叫帐房吗?”

 “你说的是大宗钱物开支帐吧!”赵管事拍了拍张焕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老弟!这你就不懂了,那本帐是给老钱看的,他其实还有一本帐,在家里呢!我们谁都知道,可谁敢说?就是老钱也不敢吭声,大老爷一走,这家还不就是三老爷的天下吗?”

 说到这里,赵管事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啊!那帐里一眼便看出有问题,而且还不得小。”

 他心情郁闷,又一连喝了几杯酒,头一歪,便趴在桌上不醒人事,张焕叫了他几声,见他已呼呼睡去,便向他的子告辞,急匆匆赶回了家。

 张焕还是住在原来的地方,婉拒了让他搬进内府的优待,张若锋自然也不勉强,本来就只是临时做几个月,没有必然太抬举了他。

 走进院子,只见哑叔正弯着在一个角落里翻土,张焕知道他是想种点蔬菜,自己一旦从书院结业,每月两贯的例钱便没有了,哑叔已经开始未雨绸缪。

 这也是张焕一直担心之事,自己年底就要进京赶考了,少说也要半年时间,自己平时又没有余钱,那哑叔靠什么生活?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下午老钱告诉他,以后他每月可有二十贯例钱,是大老爷吩咐的,和嫡子一样待遇。

 张焕心中有事,便暂时没有给哑叔讲此事,而是快步走回了屋,他点亮灯,转身将门关上,从橱子里取出一本旧而发黄的帐薄,正是他早上看的那一本大宗钱物开支帐,杨管事下午没来,老钱便答应他可以将帐本带回住处仔细研究。

 既然赵管事说帐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问题,那他相信自己也应该看得出,夜渐渐地深了,张焕依然全神贯注地坐在灯下一笔一笔地查看金额,帐簿虽然不厚,但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了金额,每页少说也有两百多条记录。

 …

 “三千贯支出,应该不是;六千贯支出,应该也不是;四…”

 张焕的手忽然停住了,他在帐页的夹里终于发现了一条记录,金额不是四千贯,也不是四万贯,而是四十万贯。

 ‘四十万贯啊!’一次支出四十万贯,张焕难以想象这个庞大的数字,大唐一年的铸钱量也不过四百万贯,他不掩卷长思,难道这就是问题所在吗?

 张焕再往前看,内容栏里只写了‘支出’二字,而时间是发生在去年的十月初四,他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钱究竟用到哪里去了?  M.BwOXs.CoM
上章 名门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