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缺少了什么?
() PS:月初求月票,请多多支持。レwww。siluke。com♠思♥路♣客レ
女娲的补天石,倒不是完全在开玩笑,毕竟根据曹雪芹在红楼梦的描述,通灵宝玉就是女娲补天之后遗留下来的石头,然后投胎成为了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通灵宝玉!”
就在这时,钱老十分吃惊:“真有这个玩意?”
“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有五sè花纹
护…”周老慢慢评点起来:“全部对上号了,不是通灵宝玉,还能是什么?”
说话之间,周老手指头轻轻在物件触摸起来,更加肯定无疑:“没错,这种晶莹质感,还有温润的手感,绝对是玉,而且不是染sè而成。也就是说,这就是通灵宝玉,更是传说中的近乎绝迹的赤玉。”
赤玉,也就是红玉,和田红玉。古人对玉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颜sè来区别,所以有玉分五sè之说,分别是赤、黄、白、青、墨。所谓白如截肪,黄如蒸栗,黑如点漆,红如
冠,或稍暗,如胭脂sè…
青玉和白玉,这是最为常见的玉料,而墨玉和黄玉,就相对比较珍贵了。然而最为稀罕的还是赤玉,现在已经成为了传说的赤玉。
和田赤玉的稀缺贵重,就算是在古代,也只有在宫廷王室内
传。俗谚云:玉石挂红,价值连城,说的就是赤玉的珍贵。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赤玉
若
冠,凝脂光泽,其紫红处如凝血、赤红处如朱砂,质地细腻温滑,油润如酥,与通灵宝玉的特征一模一样,也难怪周老十分肯定,通灵宝玉就是传说中的和田赤玉。
大家也可以想象。有点润滑质地的
血石,价格已经是黄金的几百倍,更加不用说通透如凝脂,由内及外散发出绚烂霞光的赤玉。再加上通灵宝玉的文化附加价值,贾芹要价四亿,绝对没有狮子大开口,相反还有些偏低了。
仔细观赏之余,周老连忙问道:“王观,东西是在哪里发现的?”
“买的。”王观迟疑了下,据说道:“原主人你们应该也认识。就是贾老爷子。”
说到这里,王观心里也有几分感叹,本来以为自己运气够好了,可是与贾老爷子相比就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了。毕竟自己的“运气”有很大的水分,可是人家真是运气,不过是买了套破官袍而已,就在官帽中发现了通灵宝玉,这样的机缘也足够让他羡慕嫉妒恨了。
待了通灵宝玉的来历之后,王观多少有些怀疑:“你们真的不知情?”
要知道作为圈子之中的大藏家。就算关系谈不上多么熟悉,但是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多多少少也应该听一些风声才对。
“知道的话就不用这么惊奇了。”与此同时,周老摇头叹道:“贾兄藏得真够深的,有这样的宝贝。却从来没有
任何天机…不过也可以理解他的想法,这样的珍宝,确实要隐秘珍藏,不然让红学会的人知道了。肯定不胜其烦。”
钱老轻轻点头,在周老手中接过通灵宝玉,一边仔细观赏。一边问道:“既然贾家秘而不宣,怎么突然转让给你了?”
“贾芹喜欢翡翠,正好我手头上有不少极品翡翠,然后我们就
换了。”
王观轻描淡写把过程一笔带过,却是让钱老和周老眼睛充
了感叹,直接把贾芹归类于超级败家子一
。
“也合该东西落在你手里。”周老点头道,至少他觉得东西在王观手里,起码五六十年之内不用担心出现什么状况。
王观笑了笑,指着通灵宝玉上的五sè斑纹道:“对了,周老,你知道这些纹理是怎么形成的吗?”
“那是皮sè…”
钱老稍微摸索一下,就微笑解释道:“这块通灵宝玉的前身,应该是赤玉的籽料。在没有jīng雕细刻之前,籽料自然有一些皮sè。东西被发现之后,再经过大师级别的雕工认真仔细的雕琢,最终才变成现在这个模样。”
“在雕琢的过程中,玉雕大师巧妙的保留了皮sè,形成了美妙的纹饰,更给赤玉添加几分古朴韵味。”说话之间,钱老赞叹不已:“好料好工,相辅相成,不愧是稀世珍宝。”
“主要是它的文化价值,意义非凡…”
两个老人家讨论的时候,也就没王观什么事了,不过他在旁边聆听,也觉得受益匪浅。不仅是红楼梦通灵宝玉的附加价值,更多的是对玉文化的本身,也愈加了解起来。
不管怎么说,今天是收获的季节,不仅是得到了通灵宝玉,更重要的是那些极品翡翠也卖了一个好价钱,足够他接手项目,不用发愁缺钱的问题了。
另外就是,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半山和尚也顺利返回,带着一批珍贵文物在第二天顺利抵达首都机场。王观连忙前去
接,至于是接人还是接物,那就两说了。
一番接风洗尘之后,又在某个宗教事务局高层领导的亲自接待下,半山和尚正式落户,成为了本土僧人的一员。接着半山和尚也没有耽搁,就兴致
的来到了半山寺,准备筹备开山立寺的事项。
重新来到了半山寺山脚下,此时此刻度假中心的建筑工地却是热火朝天的场面,只见车辆人
涌动,以及各种机械轰鸣如雷,喧嚣热闹之极。
对此王观十分满意,觉得专业的事情果然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要是换成是他,就算顺利把项目盘下来,估计也会觉得千头万绪,不知道应该怎么着手才好。
哪里像现在这样,昨天才把项目谈下来,今天就直接动手施工了。看这个动静,估计也不用一年,说不定三五个月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当然,相对建筑工地来说,半山和尚更加关心寺院的情况。匆匆忙忙的上了山寺之中,看到寺院没有任何变化,他总算是安心了。
也难怪半山和尚这样上心,主要是有了宗教事务局颁发的“执照”,这里就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更是重振宗门的道场,无论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进入寺院之后,王观也发现了寺院建筑的巧妙。由于山林的阻挡,再加上寺院高墙厚壁的隔绝,底下施工的喧嚣声根本传不进来。确实有几分深山古寺,清幽空灵的感觉。
与此同时,王观琢磨起来:“不过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皮求是有些不解,左看看右看看,顿时笑道:“是不是觉得僧众太少了。”
不是少,分明就是只有一个半山和尚好不…
王观心里吐槽,也承认皮求是说得很对,寺院的僧众太少确实是个大问题。毕竟这可是能容纳上百和尚居住的大寺院,而不是住两三人就
了的小庙。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是最浅显的道理。想当年佛陀宏扬佛法,身边也有一帮徒弟帮衬,打理各种杂事,这才能够专心致志悟道,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半山和尚有心光大寺院,重振宗门,那么肯定不能单打独斗。但是帮忙的人手从哪里来,这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名山大川的寺院,就没有这种烦忧,因为人家传承有序,历史十分悠久,根基更是十分浑厚,有口皆碑了。就算途中出了什么意外,寺院在战火中毁坏了,但是只要重新修建好,随时可以拉起一帮人马再立山头。
相比之下,半山寺就不行了,根本没有任何的基础可言,相当于一次白手起家的创业,其中的难度也可想而知。
当然,如果真的没有办法,那么只好找职业和尚帮忙了。
“职业和尚?”半山和尚有些错愕,毕竟一直生活在海外,不太了解国内的情况。
不过,在听王观和皮求是解释清楚什么是职业和尚之后,半山和尚立即摇头,表示不能接受这些人的存在,这简直就是对于佛门的污辱。
“阿弥陀佛!”
在王观和皮求是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半山和尚目光悠远道:“看来少不得回杭州一趟了。”
“嗯?”
一瞬间,王观和皮求是忽然想到,半山和尚在国内可不是没有任何根基的,他的师父可是与弘一法师同门。就算后来由于战
原因去到新加坡发展,但是也算是属于杭州某个寺院的支脉。
且不提这种同脉同源的香火情,就是开山立寺,扩大宗门影响力这个理由,恐怕那个寺院绝对会大力支持,出人出力也是必然的事情。
想到这里,王观和皮求是不再为半山和尚担忧了,又继续在山寺游走起来。
不过在走到钟鼓楼的时候,王观突然恍然大悟:“我终于想到这里缺少什么了,不仅仅是僧众,还有一口佛钟。”
“对了,这里只有钟鼓楼,却没有古钟。”皮求是也反应过来。
在许多名刹古寺里,高悬的钟是庄严的法器,它使寺庙更加威严。在名胜景点处有了钟,特别引人入胜。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山寺与钟声就开始联系起来了。
或许是张继枫桥夜泊那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太有名气了,也让王观的印象深刻,一来到寺院就不自觉会想到钟声。
当然,古钟与寺院到底是怎么联系起来的,这是也是大命题,一时半会的也解释不清楚。反正发现寺院少了古钟之后,众人立即觉得这是个大缺陷…(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m.bWO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