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烈火凤凰第十四节
雾气蒙蒙的长江北岸。
黄得功站在运河边的一座土垒上,向长江南岸望去。虽然江上大雾
漫,什么也看不见,但他能够感觉到江上来往的朝廷水师舰船。他心里有点奇怪,这么大的雾,他麾下的水师都不敢出动,为什么朝廷的水师却敢出动?而且他们的炮打得那么的准,已经毁掉他沿着运河修建的六个土垒了。
为了阻挡朝廷水师进入运河摧毁他躲在运河中的水师舰船,黄得功不得不命令部下用三
铁链将运河在长江上的出口堵起来,并沿运河和长江修建了三十五个土垒,并在每个土垒上各置了一门大炮。前些日子,在长江上航行的只是朝廷派来的吴志葵的水师,他们的舰船小,船上炮也少,黄得功的水师与他们对抗时并不吃亏,而且还击沉了一艘对方的舰船。但从昨天晚上开始,黄得功就觉得有些不大对劲了,因为他派到长江北岸附近巡逻的舰船遇上了一支从东面开来的舰队,由于天黑,并未能
清楚对方的身份。当搞不清对方虚实的水师将领准备撤回运河之中的时候,他们却被对方舰队撵上,并被痛揍了一顿,损失舰船十余艘,士兵则伤亡三百多人。
当
脸是血的水师将领狼狈不堪的跑回大营向黄得功报告时,黄得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朝廷什么时候拥有了这样一支骁勇善战的水师了呢?在黄得功的印象里,朝廷似乎从来就不把水师放在眼里,只是建了一些小船,用来运输物资和打击水寇。黄得功决定第二天亲自到江边看看,看这来的是何方神圣。
但似乎老天故意捉弄黄得功,当黄得功一大早起来后,才发现居然起了雾,而且雾还很大,十丈以外就完全看不见人影了。他顾不了这许多,马上率领亲兵来到运河口,站在一座土垒上,等雾散去。
让黄得功更奇怪的是,今天居然一点风也没有,所以雾气也就久久不肯散去。从早上一直等到快中午时,江面上一片安静,只有那哗哗的江水拍岸的声音不时传入人的耳朵,其它的声音却一点也听不见,四周安静的有些异常。正当黄得功以为平安无事时“嗵”的一炮响,打破了这种沉寂。
就在黄得功一楞的工夫“呼”的一声,一颗炮弹从离他头顶三尺的地方飞了过去,远远的落在了运河里,溅起半丈多高的水花。黄得功吓得一缩脖子,和几个亲兵就地卧倒,并顺着土垒后面的斜坡滚了下去。就在他们滚到一半的时候“嗵嗵嗵…”的炮声像放鞭炮一样的响了起来,不过声音却比鞭炮大得多,而且破坏力也强的多。
黄得功从来没有听见过这么多的炮一起响起,在他看来,这个火力密度,就算是林清华的镇虏军炮兵也未必比得上,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些炮
出来的炮弹中至少有一半是开花弹,而这种炮弹目前似乎只有镇虏军中大量装备。
炮弹不时的落在运河口的那几个土垒附近,土垒的四周和顶部不断的响起爆炸声和士兵的叫喊声、惨叫声。对方的炮火很准,而且似乎他们离岸很近,打出的炮弹有近三成准确的击中土垒。
黄得功看到这个景象,立即下令开炮还击。士兵们手忙脚
的装填火药与炮弹,然后从那雾气中隐约透出的炮口闪光大致的定位,接着便开炮还击。不过,黄得功炮兵的这些杂乱无章的
击很快就被对方那准确而密集的炮火压制住了,而且由于对方也能看到他们的炮口闪光,所以对方的炮火更准了,有几座土垒就因此而被对方的开花弹集中火药而发生大爆炸。对方为了避免因炮口闪光而暴
自己的位置,他们采取了齐
的方式,往往是一阵齐
之后,舰船立即向前行驶,或者调头,所以黄得功的炮兵并不能准确的瞄准他们,只能是盲目的
击。
此刻黄得功终于醒悟过来,他立即下令停止
击。这一招果然见效,对方的
击准确度立刻下降了不少,但还是有不少的炮弹击中土垒。黄得功
惑不解,不知为何对方的炮打得这么准确,而且似乎只有江边的土垒被打,而那些稍微靠后的土垒却很少中弹,他想不明白,于是只得派兵冒着炮火到江边打探。
很快,谜底就被解开了。原来,对方派出了很多小艇,这些小艇悄悄的划到岸边,找到土垒的位置后,他们又划了回去,而他们走后不久,就又会有新的小艇划过来,继续探察。黄得功听到士兵们的报告,立即明白过来了,他猜测那些小艇查明土垒的位置后,就回到大船报告,而大船上的炮手则根据报告,不断的修正
击方向和
程,所以他们才能在这大雾中准确的击中土垒,但那些小艇不可能靠的太近,所以他们无法看清靠后的那些土垒,这也就是那些靠后的土垒很少被击中的原因。
明白了这个道理,黄得功立刻派出弓箭手和鸟
手,让他们守卫在江边,看到对方的小艇就
击,不使其靠近江边。此招一出,对方的
击马上凌乱抓瞎起来,不一会儿就停止了
击,江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黄得功又重新回到了江边的一个土垒之上,侧耳倾听,但仍只能听到那哗哗的江水声,但他知道,对方并没有离开,他们肯定还在附近转悠,等待时机,然后再伺机狠狠的咬自己一口。他吩咐士兵加强巡逻,严防对方再耍诡计。现在他的心里只是在默默的祈祷,希望这恼人的大雾尽快散去,因为他设在土垒上的大炮全是五千斤、一万斤的重炮,远比那些舰船上的千斤小炮和拂朗机的
程远,只要大雾一散,对方就别想占到一丝便宜!
也许是黄得功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也许是来自西伯力亚的冷空气到来,一阵强劲的北风吹来,将那立于土垒之上的军旗吹的猎猎而起,同时也将江面上聚集着的雾气吹散开。黄得功兴奋的喊道:“哈哈!天助我也!这下我看那些水师里的王八蛋还能耍什么花招?”
但当大雾最后完全散开的时候,黄得功又楞住了,因为就在刚才还大雾
漫的江面上,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了他的眼前。黄得功张大着嘴,难以置信的看着江面“我的老天啊!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么多的船啊?”他心里暗想着。
只见这支舰队分成两支船队,一支由东向西逆
而行,而另一支则从西向东顺
而行,每支船队各有约百艘大船,而更多的小艇则蚁附在那些大船的周围,当两支船队汇合的时候,千帆竞,百舸争,场面蔚为壮观,这种难得一见的情景足以让黄得功目瞪口呆。更让他感到新奇的是,在这些大船之中,居然还混杂了三五十艘样式古怪的帆船,它们的船身光滑,船头尖削,每艘船上均有两
或者三
高高的桅杆,桅杆上挂着的也不再是硬帆了,而是两张或者三张白色的船帆,在一些船的船头还挂着一块三角形的帆。
那两支船队各行驶了一段距离之后,便又调过船头,向着相反的方向驶去,而且越走离长江北岸就越近,丝毫没把黄得功的大炮放在眼里。
“混蛋!让你看看老子的厉害!”黄得功心里想道,他转头下令:“命令所有大炮开火,一定给我把他们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几十颗炮弹落到了那些舰船中间,大多数掉进了江里,只有几发炮弹击中了几艘舰船,但实心弹除了只在那船身上留下几个
之外,并未给其造成多大的威胁。看到黄得功的大炮数量稀少,那些舰船的胆子更大了,它们不仅不退,反而又向江边靠拢了数十丈,并开炮
击。
此时,黄得功终于看清楚对方的旗帜了,只见每艘船的最高的桅杆上,都挂了两面旗帜,一面是大明的龙旗,而另一面则是红旗,旗帜上写了个大大的“郑”字。
黄得功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哪个明朝的水师将领姓郑,他一边命令大炮继续
击,一边冥思苦想,在记忆的深处搜索着那些自己熟悉的将领。
对方的舰船虽然炮多,但在这种距离的对抗下,并不能取得完全的优势,反而有几艘船的船身被打裂,江水也涌进了船里。看到自己不能取胜,舰队迅速向后退却,直到黄得功大炮的
程之外。
黄得功看着那些撤退的舰船,得意的笑了笑,自言自语道:“看看是你们厉害,还是我厉害!我看你们就是一群水上的小蟊贼!哈哈哈!”他笑了一会儿,忽然停住了,猛然想起一事,道:“小蟊贼?小蟊贼?难道是郑芝龙?”
黄得功与郑芝龙并不熟悉,两人也从没有说过话,而且在黄得功的印象里,自己似乎也从来没有与郑芝龙见过面。黄得功也是在与别人谈话时偶然间听到过郑芝龙的事,只知道他原先是海盗,后来被朝廷招安,从此就在福建、广东一带清剿海盗、水寇,并逐步由参将升任福建总兵。
“嘿嘿!海盗就是海盗,始终成不了大气候,除了偷偷摸摸的偷袭别人之外,就没什么本事了!”黄得功心里寻思着,他见那支舰队越走越远,终于
缩到了长江南岸。
见威胁已经暂时解除,黄得功舒了口气,他走下土垒,吩咐副将将损坏的土垒尽快修好,随后便回到了大营。一回大营,他就赶紧让师爷给林清华写信,让他尽快送五十门大炮过来,因为他突然觉得自己带的大炮实在是太少了,而他从林清华前几天给他的信中得知,林清华已经从各处搜集了近百尊大炮,全部都架在扬州城墙上。
就在黄得功为大炮而苦恼的时候,林清华也在苦恼,他是在为粮食而苦恼。派去买粮的人都回来了,他们的收获少的可怜,只
到了五万斤大米和十几万斤杂粮,而这些粮食对于城内的十几万难民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何况城中的居民人数更多。现在城里的粮食就完全靠以前的存粮了,而且城中的粮店全部都关门了,经过林清华的调查,这些粮店的粮食确实已经卖光了,并不是他们想囤积居奇。看着府库里的存粮一天天的减少,林清华
哭无泪,根据他的计算,按照这个速度吃下去,城内的存粮仅够两个月的消耗,两个月后,城里就没有一颗粮食了,那些有存粮的大户也许还能多撑几天,但那些难民和城中的贫民就会立刻断炊,那么“易子而食”的惨剧就可能会在林清华的眼皮底下上演。
为了能够多撑几天,林清华下令将粥厂的开厂次数减为每天两次,同时加强日常的巡逻,以控制城内的局势,防止出现混乱。不过,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因为城内的那些难民们每天靠着那两碗稀粥活命,大多数人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干别的事情了,整天除了躺着还是躺着,偶尔那么几个亡命之徒想有所造次,但巡逻队那催命的铁皮鼓声有效的威慑了他们。林清华筹粮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向黄得功求援,因为他知道,黄得功随军带了很多粮草,如果能从黄得功的大营调些粮食过来的话,还是能够解燃眉之急的,而且黄得功的庐州经营多年,囤积了大量粮草,如果能从那里运来粮食,那么扬州城的粮荒就能解决了。不过庐州路途遥远,而留守庐州的黄得功军队又不多,路上运粮实在太危险,所以黄得功在收到信后,只是答应从军中调些粮食,但庐州的粮食却不能动。
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林清华并未减少军队的配给,但现在的情况也渐渐的变坏了,有的部队已经开始杀马加餐了。现在林清华倒有点期待刘泽清赶快进攻,以结束这种无聊的等待,但那刘泽清就是不动,似乎他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踏青的。
根据最新的情报,刘泽清向着西南方缓慢的前进,当到了丁沟村以后,他就再也不动了,就把大营扎在这个离扬州城不到七十里的小村子里,每天练兵,但就是不动。
另一个让林清华感到不安的消息是,那些派到西边去买粮的人空着手回来,而且他们报告说,在西方一百多里处,来往的行人断绝,似乎发生了什么异常情况。林清华听后一惊,他猜测可能有一支大军正从西面悄悄的赶来,有可能想与刘泽清夹攻扬州城。探马派出去了,但他们还没有传回任何消息,这就让林清华更担心了。所以每当部下将领向他请战,去战那刘泽清时,林清华拒绝了,他可不想让扬州城因此而兵力空虚。
这天,林清华正在清点府库中剩余的粮食,忽然卫兵来报,说有一人前来求见。林清华随着卫兵回到衙门,这才发现来人竟然是天地会天贵堂香主陈子豪。
陈子豪待卫兵走出房门,立即向林清华抱拳行礼,道:“属下天贵堂香主陈子豪并代属下全体弟兄拜见总舵主!”
林清华道:“哈哈!这么久没见到你,你怎么忽然客气起来了?怎么样?现在天贵堂发展的如何了?”
陈子豪道:“托总舵主的洪福,本堂自入南京以后,一切事物皆顺顺当当,不仅会中弟兄多了几倍,而且已经在南京附近一带扎下了
,许多城里都有本堂的产业,就比如这扬州城里就有本堂的七间客栈、八座赌馆,另外还有三个青楼投靠了本堂。现在本堂每月的收入除去各项开销以外,还能节余五千余两,弟兄们的日子也很红火,他们都说总舵主仁义呢!”
林清华听完,淡淡一笑,自己坐在太师椅上,然后指着身边的另一张椅子说道:“别站着了,快坐下。”
陈子豪道:“谢总舵主赐座!”说完便规规矩矩的坐了下来。
林清华问道:“你刚才说你门天贵堂赚的钱很多,但我问你,我交给你们的任务办得怎么样了?你们该不会光记着捞钱了吧?”
陈子豪道:“总舵主的命令属下们怎敢忘记?我本来在南京,听到总舵主南下,就立即过江来见总舵主,但不料那南京一带的江面被水师封锁了,我只好绕道上游过江,所以耽搁了些日子。本堂离开西平寨南下以后,一到南京,我们就开始四处活动,看看哪里在征兵,哪个大臣在招募家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本堂已经有一百多个弟兄混进了各大臣的家里,甚至连史可法的府中都有我们的一个弟兄,不过他是厨子,得不到什么重要的情报。”
林清华兴趣盎然的问道:“哦?史可法的家里有我们的人?他是哪里人?什么时候进的天地会?”
陈子豪道:“他是苏北一带的人,祖上世代都是厨子,烧得一手好菜。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我去苏北办事,正好遇到他被几个青皮殴打,我出手相救,从此他就跟了我,也算是本会的老兄弟了,绝对可靠!”
林清华道:“烧得一手好菜?这下史可法有口福了,只是不知道现在他吃得下去吗?对了,我听说如今朝廷里有个叫阮大铖的正得势,不知道在他家里有没有我们的人?”
陈子豪摇了摇头,说道:“属下也觉得奇怪,那阮大铖刚从死牢里放出来,他的那些原来的仆人家丁全部散了,正是需要人手之时,但他却并没有从外面招人。不过更奇怪的是,他当官没几天,府里就多了许多的丫鬟、仆人,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林清华皱着眉,说道:“原来如此。你刚才说你还派人混进了军队?混进去了多少人?在哪些部队?”
陈子豪道:“约有两百个弟兄混进了军队,他们还在军中发展了不少的人,不过属下谨遵总舵主的命令,不敢随便将人招入本会,但他们绝对是可以一用的,现在据属下估计,本堂能够控制的军队人数应该能超过三千人。由于本堂的辖地只是苏浙一带,所以混进的军队不多,也就是京城的
军、吴志葵的水师,还有一些趁着刘泽清招兵的机会混进了他的部队。”
林清华听到这里,眉毛一扬,问道:“什么?你说本会有弟兄混进了刘泽清的部队?”
陈子豪道:“是啊!怎么?总舵主有什么疑问吗?”
林清华道:“他们现在都是什么官职,有军官吗?”
陈子豪道:“只有三五个下级军官,像什么伍长、什长之类的,其他的都是士兵,总舵主如果想让他们策反一些部队,恐怕不行。而且我听他们派来送情报的人诉苦说,在刘泽清的部队里已经有大半年没有发饷了,有几个弟兄嚷着要回来呢!”
林清华眼前一亮,说道:“那你现在能不能联系上他们?”
陈子豪道:“应该可以,以前我以老乡的身份去过刘泽清军队中几次,都没问题。不知总舵主有何差遣?”
林清华道:“附耳过来,我要你给我这样办…”
m.BWo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