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下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渡过大河
  “什么?大河改道了?!”

 骑兵带回来的消息让我坐不住了。

 洪水肆这两个多月里,铜锭已经断了货,打铜区的匠人们整长嘘短叹,无所事事,就等着水退后让骑兵们去带一批铜锭回来好开工。

 按以前的规矩,去带铜锭的骑兵会得到一些铜制品,他们也非常愿意。

 但8月6出动的“运铜队”在13就返回了太昊城,然后给我带回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

 “水很宽,一眼望不到边我们沿河跑了一天也没有找到过河的地方,只能返回了。”

 三天后,我带着一队骑兵到了大河边。

 老天!

 大河将我们原来从少昊过来的通道完全阻隔断了!

 现在大河是从西北往东南的。

 按道理这个方向是淮河域啊!为什么成了大河的入海通道?

 夺淮入海!我脑子里浮出这四个字。

 在后世的书上,我应该在哪里见过这四个字,似曾相识,却记不起来了。毕竟是学工科的人,对这些文史方面的细节不甚了然。

 但现实就是:我们和大元诸城、少昊、有熊族都彻底地失去了联系!

 公孙豹跟在我身后,哭无泪。

 他还怎么回去啊!

 现在的大河才真正出了“大”的本来面目,再不是冬天那般清浅孱弱,而是磅礴浩瀚,一眼望不到边,从我所在的地方望过去,至少也得有二十多公里宽的河面!

 这个宽度甚至不会少于从太昊到石头城的距离!

 后世的黄河应该没有那么宽吧。

 近百人分为两队,分别沿上下游两个方向开进,寻找可能地过河地点。

 我往上游走。对另一组骑兵提出的要求是:“寻找水面平稳,宽度尽可能窄的地方。”

 入夜以前,所见的都是茫茫水面,不见对岸,耳边尽是哄鸣的水声,我们在大河边搭起帐篷,宿下来。

 熊熊的篝火燃起,映得星空黯淡。我和公孙豹他们在星空下的大河边,看着波纹反的火光发愁。

 公孙豹其实不用太担心,大河在冬天可以轻易地涉过,最多只需要等几个月而已。有熊族今年地粟应该也要丰收了吧,我留下的那些战士应该能够为有熊族人提供必要的农业技术指导。甚至我相信,在冬天到达有熊族的公孙豹会看到,他地族人已经可以开始制作比较糙的陶器了,而且生产农具、弓箭和藤网的技术也已经大为提高。

 但我的麻烦才刚来到。

 太昊这几年的发展,与大元诸城和工业村源源不断提供的人才、技术、铜锭有密切的关系,而太昊地最新技术也在通过这条道路反向提供给大元诸城和少昊。

 下一年。我本来已经决定不再将农业发展作为主要任务,而是集中精力寻找更多的金属矿,尽可能制作出比较硬的青铜来,说不定运气好的话,还能提前生产出铁来。

 同时还规划了向公孙氏迁往北方的部族,以及姜由新控制的姜氏部族输出太昊文明。

 但大河的阻隔,会使得太昊和少昊、大元诸城的物资和技术往来大大受限,特别是金属制品地缺乏了将严重制约太昊地发展。更谈不上大规模地向北方各族传播技术和文明了。

 怎么办?

 我苦笑了一下——难道用我才发明的木筏子?

 这东西全靠木材身的浮力载重,加上形状很难加工,在水中的阻力较大,划起来十分费力。运送少量地人和物资还不是太困难,但要运输大宗物资,特别是还有怕水的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两天以后,两队骑兵按约定回到了出发点。

 比较起来,我们的出发点已经是最理想的渡河地点了,其他的地方要么窄而水急,要么水平稳而宽得没边,根本看不到对岸的一点迹象。

 没办法了,当前紧要的事情是和对岸取得联系,再想办法运送物资。

 铁!我现在迫切地需要铁!

 有了铁,就能造出锯和钉,就能制造出高精度的薄板,就能造出船。

 到那时,谁还怕这样的河!

 但现在对我来说,大船还是YY的产物,现实点讲,恐怕只能先造几个木筏子了。

 这一次我让几名骑兵速回太昊城,叫木驼带上大批木匠,并带着工具赶到大河边。而我们留下来的人则利用手中有限的工具,先建立一个简单的“码头”

 数十柄铜斧和石斧同时投入工作,在周边的森林里伐下大量木头,用马拖到河边。停泊筏子不需要“深水码头”只需要在河边树起一些木桩子就行了。大量伐木是为了在河边建设一个临时基地用的。

 七天后,上千圆木堆积在大河岸边,而木驼也及时带200多匠人赶到。

 一个边长近200米的小型“寨子”在大河边迅速成型,两天内,作为墙的木桩上都上了藤条和横木,让寨子内的人有了一点安全感。

 到8月底的时候,大河的水已经渐见消退,我们的寨子面对的河面已经退去了近500米距离,虽然仍是看不到边,但已经可以预见,数月后的深冬时,这段河面将会变得很窄。

 但我却没有耐心等到数月以后了。

 三个多月没有得到铜锭,也没有对岸的任何消息,让我心急如焚。

 十来个木筏子已经造好,五十名新改造的“水兵”也已经在岸边的木头上练习了三天的划桨动作,掌舵的“水兵”也接受了基本的理论培训。

 这些天来我发现地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的“水兵”都和我一样——根本就不能下水(汗!)。

 所以我得为每一位“水兵”分别进行“水上安全教育”我可不想让骑兵一变成水兵就姓“沉”名“到底”了。

 主要的安全措施还和以前一样——将“水兵”们捆在筏子上。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选择比较平稳的河面的原因。

 29早上。第一批五个木筏子放入了大河中,20多名“新扎水兵”战战兢鼓地登了上去,我举斧把系在河边木桩上的麻绳砍断,五个筏子先后飘了出去,从筏子上传来一阵惊叫声。

 不过太昊战士的素质总还是不错地,十来分钟后,终于全都按这几天来训练的动作要领,开始同步地划动木桨。

 五个木筏子在我们面前晃来晃去。划了半天,跟我上次一样,费了老大的劲,却没划出多远的距离。

 “砰!”两个筏子上地“水兵”手忙脚地将筏子碰到了一起。其他筏子上的“水兵”慌忙用力刑水避开。

 还好,匠人们准备的麻绳质量还不错,两个筏子都没有散开的迹象,但也让筏子和岸上的人骇然失

 半个小时后,五个筏子终于开始远离岸边,并以较为准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批筏子投入运行,我也在这一批。

 这一批筏子里有一个扎得比较大。我让匠人在筏子中间树了一桩,尝试着将一匹马牵了上去。结果这家伙让我们延迟了足有一个小时!

 10来个人踩下水稳住筏子,两个人在筏子上拖,四五个人在岸上赶,折腾了半天才将这匹“绝不上船”的旱地马牵上了筏子(几乎是抬上去地)。而且从上筏子后的表现来看,它的胆子也不比我们的水兵大多少。

 我也在这个筏子上,但为保险起见,我没舍得让云龙上来我还没找到保险公司。为这个已经与我相伴十来年的伙伴保个险。

 有了我在筏子上。这个大筏子负责划桨的六名水兵配合得很好,还及时避开了与其他筏子的碰撞,顺利地驶向对岸。

 两个小时后,我们已经与其他筏子保持了较明显的优势。第二批地四个筏子已经远远落在了后面。要不是怕有筏子掉队,我们还可以将他们抛得更远,我们甚至已经能看到第一批筏子里落后地两个了。

 从他们的前进路线看,这么个简单的运输工具在方向掌控上的确还差得很,只比飘在水面地几块木头好上一点点。主要是依靠划桨人员的协调动作来保证前进方向,这方面稍差的筏子很快就会落在后面。

 受到筏子中间栓马桩的启发,我甚至开始想像,用一面帆来驱动木筏子的前景——后世的帆板运动,不就相当于在木筏子上加上一个三角帆么?

 五个小时后,我们的筏子已经和第一批出发的筏子中最领先的那一个齐头并进了,其他的筏子只能缓缓地跟在后面。

 我观察了一下,能基本和我们保持平行的这只筏子上,五名水兵的确配合得比较好,加上几个人的体型都比较壮硕,臂力肯定要好得多。

 我们的筏子上多了一匹马,但同时也多了两名水兵,速度当然要快一点,最后还是我们的筏子上一名水兵率先叫起来:

 “族长!我们要靠岸了!”

 河岸虽然早已经看见,但现在才近在咫尺。

 站在岸边,那匹吓坏了的马现在高兴地撒着儿,我回头看着逐步靠近的其他筏子,和眼前滔滔的大河,同样兴奋莫名。

 大河!我渡过来了!  M.BwoXs.CoM
上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