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权握天下 下章
第十四章 简在帝心(中)
  晋封正三品昭仪之后,尹韫曾经很高兴,但是,她很快发现,玄颢开始冷落起位居后宫之首的自己了,这是一件糟糕透顶的事情,任何名位也无法弥补。

 。玄颢似乎不再愿与尹韫在一起,很多时候,他都将谢纹召来陪伴。在亲近之后,他才知道什么叫世事炼达,那个沉静的女孩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察力,与她交谈是一件再令人愉悦不过的事情,因此,他喜欢上了她的陪伴。

 。与尹韫显示出的灵秀才气不同,谢纹的沉静称得上拘谨,恪守礼仪的她有种令人心安的气质,只要接近她,就能感觉到,现在,这种气质被后宫的人看作一种高贵的表现,是世族家门才能培养出的高贵优雅,矛头直指尹韫

 。尹韫并非平庸之辈,她很清楚,闭门自省得来的昭仪之位就是太后对她的束缚,恭谨娴雅,换句话说,她只能打落牙齿和血,若有违这四个字,太后便可以重责她,因此,她只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维持原本的天真与亲切。

 。其实,对紫苏而言,现在的后宫并不值得她花费太多的时间与心思,而且,以她的看法,她的儿子目前处理得相当不错,她无需投注什么精力。

 。目前,紫苏最优先考虑的是三司引发的这道暗

 。在端午佳节的前夕,并非言官的议政厅侍中曹芾上书紫苏,请尽早决断,以免朝臣不安,彼此相疑。

 。紫苏批了三个字“知道了!”

 。看到母后的批阅,玄颢久久不能回神,紧锁的双眉表达了他的不安与不解。这份奏章是由中和殿转来让皇帝过目的奏章之一,并不需要玄颢表达意见,只是让他熟悉政务处理的方式,可是,玄颢对这份奏章却是实实在在地另有想法。

 。玄颢已经知道朝中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三司的谏表根本是无中生有,尽管是依制之言,却也是扰朝政之举,应该一开始就弹此举,同时安抚三位议政大臣。

 。实际上,玄颢并不清楚议政厅与内阁之间的区别,他只是很清楚,现在的三位议政大臣是不可能轮换职权,尹朔虽然是首席,可是,一向缺少威信,世族也不会允许一个寒族掌握重权,即使他是议政首臣,六部中权位最重的吏、户、兵三部,也是派系最多的地方,没有足够的权威根本无法控控制,因此,鲜少有寒族官员能掌管这三部,之前,吏部与户部就是谢遥管理的,兵部则是隆徽皇帝亲管,后来,紫苏将兵部予齐朗,户部予谢清,而亲管吏部,等齐朗出使古曼归朝之后,吏部也被紫苏予齐朗,六部的职权全部下议政大臣,尹朔的权位被紫苏架空,其中并非全是因为亲疏,也有尹朔自己的原因。

 。前一段时间,玄颢在不能出门时,也会想像若自己亲政,如何处置议政大臣的权力,想来想去,他不得不承认,除非他能压制住世族的反弹,否则,他无法给予尹朔重权,要么自己亲掌,要么让齐朗与谢清掌管,其它别无选择,当然,他要是有世祖皇帝或者圣清皇朝的圣祖皇帝那般的皇权,他就是任命三岁孩童来掌权也不会有人敢说什么,可是,他只是玄颢,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尹朔一直是作为副手在辅佐谢遥,决策能力与魄力都不足以担任议政首臣的权位,这一点连他自己都承认,因此,他也没有向紫苏要求更多的权力,仅仅是以议政首臣的身份监督着齐朗与谢清,偶尔手一下。

 。“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尹朔曾经这样形容驭下之道,玄颢在思考之后很清醒地认识到,尹朔并不是合适首相之位的人,但是,直到现在,他仍然必须居于首相之位,因为,在紫苏倚靠世族的时候,必须用出身寒族的尹朔来制衡世族的权力,这是帝王之道。

 。出于这些考虑,玄颢对三司谏官的举动十分不,认为他们在无事生非,看了曹芾的奏章后,他更觉得三司是在离间三位重臣,想了又想,玄颢还是拿起那份奏章去见紫苏。

 。紫苏看到儿子拿着奏章走进来,便笑了,摆手示意儿子不必开口,离开书桌走向一边休息的侧厢。

 。“皇帝是为曹侍中的奏章而来的吧?”紫苏坐下后理了理身上的衣服,神色恬淡地微笑,让一旁的尚仪奉茶。

 。玄颢接过茶盏,放在手边的茶案上,对母亲微微点头“孩儿的确是为此而来的。母后娘娘,为什么不申斥三司言官呢?”

 。紫苏对儿子的疑惑报以不变的笑容“皇帝永远不要轻易地申斥言官,尤其是在言官所言并非虚言的时候,要知道,三司就是皇帝的耳目,即使他们说了成千上万的废话,只要有一句话有用就足够了。这是太祖设立三司的目的。”

 。“孩儿谨记母后的教诲。”玄颢低头回答。

 。“皇帝以为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紫苏淡淡地笑着,看见玄颢在听到问题后皱起了双眉。

 。“朕认为,三位议政大臣的职权不能轻动。”想了想,玄颢还是如实道出自己的想法。

 。紫苏有些诧异,没有料到玄颢居然有此见解,不由仔细地看着他的眼睛,却只看到一片坚持与决然之,看了一会儿,她的脸色浮现出淡然的笑容。

 。“为什么呢?议政大臣职权轮换是祖制。”紫苏将案上的茶盏推向儿子,玄颢不能拒绝,端起茶盏,浅饮了一口。

 。“孩儿以为,尹相不能再掌重权。”放下茶盏,玄颢深一口,很肯定地回答母亲,这也是自去年底起,他第一次与紫苏讨论朝政,他没有发现,宽大的袍袖下,自己的手早已紧握成拳,而手心中是汗水。

 。紫苏的目光一下深沉起来,静静地看着儿子,让玄颢再次倍感迫,不由屏住了呼吸。

 。“皇帝有皇帝的样子了!”在玄颢感到窒息的眩晕时,他听到紫苏长叹了一声,不由松了一口气,随即才感到口一阵疼痛,立即深了几口气,才将那股痛意驱散。

 。“母后娘娘!”玄颢不知道该说些,只能唤了这么一声。

 。玄颢明白母亲为何如此感慨,这些日子,真正沉下心来反省,他才看到自己的幼稚之处,母后教了他这么多年,他却根本没有皇帝的自觉,这才是太傅所说的“太后如此重责您的原因”吧!

 。“皇帝想明白了吗?”紫苏看着儿子低头咬的样子,眼神又缓了一分,语气也更显温和。

 。玄颢不敢看向温和的母亲,只是默默地点头。

 。伸手拍了拍儿子单薄的肩膀,紫苏看见儿子惊讶的眼神,其中还有愧疚与感激。

 。“大爱无私,可是并不是要你绝情,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是不可能把握住心中的平衡的,皇帝要对天下苍生负责,但是,皇帝也应该明白什么是人道天伦,屈君伸天,可不是要皇帝断绝人之常,只要皇帝还记得自己也是人,就不会轻易失去平衡,而扰自己的判断!要知道,皇帝的一念之差可是会血千里、伏尸百万的!”紫苏轻抚儿子的后背,微微摇头,似乎有些感叹。

 。“我知道这很难为你,可是,你必须学会这一点,否则,你永远无法拥有皇帝的器度!才华、眼光,哀家与太傅都能教你,只有器度,只能靠你自己去领悟。”这几句话的份量相当重,玄颢却感觉到了母亲对自己的期待,心中激动不已。

 。“朕一定不辜负母后的教诲!”玄颢认真地回答母亲“不会再做任何有失身份的事情!”

 。紫苏欣慰地点头,微笑着看着一脸严肃的儿子“那么,皇帝认为该如何处置三司的官员呢?”

 。对于突然转换的话题,玄颢稍微皱了一下眉,便反应过来“母后不是说不能轻易申斥言官吗?怎么还要处置三司言官呢?”

 。“皇帝再想想!”紫苏摇头,没有回答儿子,却表明了不的态度。

 。玄颢不安地皱紧眉头,不知道哪里想错了。

 。“不要因为言官的谏言而申斥,以言入罪不利于广开言路,是皇帝的大忌!但是,三司不能不控制,言官过于肆无忌惮的话,很容易同伐异,这对于治世同样是大忌!所以,在三司言官妄进谏言时,必须对他们进行警告!三司是用来监察百官是否有违法之举的,他们同样有约束,皇帝就是约束他们的人。这次的事情,是一定要处置的!”紫苏见儿子不语,便开口解释。

 。“可是,三司不是还有诤谏人君的职责吗?皇帝又如何约束他们呢?”玄颢觉得十分矛盾。

 。“所以,处置三司的时候,必须就事论事,并且让所有人心服口服才行。”紫苏没有责怪儿子,反而很赞赏地点头。

 。“也就是说必须找到三司的错处,对吗?”玄颢马上就明白过来。

 。“正是!”紫苏十分高兴“皇帝知道这次三司的错处在哪里吗?”

 。玄颢垂下目光,皱眉深思良久,还是摇头“孩儿觉得三司的谏言不合时宜,但是,并没有说错。为了避免重蹈圣清覆辙,太祖皇帝才订下宰相轮换职权之制,三司言官只是按制行事而已。”

 。紫苏对他的话并不意外,只是微微扬眉,不在意地一笑“皇帝想知道吗?那么,下次的大朝会,皇帝去听听就知道了!”

 。自从紫苏病愈后,便以学业为名,不再让皇帝参加大朝会,甚至连旁听议政都不让皇帝参与了,朝臣不是不惊疑,但是,在三位议政大臣的安抚下,倒也平静无事,只是,毕竟给人隔绝中外的感受,私下里已经有流言出现,赵全自然也报给紫苏知晓了,因此这次朝会也有澄清谣言、安定人心的作用。

 。尹朔负责礼部,在第一时间便得知皇帝将参与下一次的大朝会,宣谕的是赵全的心腹刘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礼部到时候准备全副仪仗。

 。皇帝年幼登基,要求他次次都参与大朝会显然不合适,因此,在皇帝亲政前,由摄政的后妃主持大朝会即可,为了显示区别,后妃摄政时使用半副仪仗,只有皇帝亲临时才会使用朝会的全副仪仗,参加大朝会的官员可以轻易地分辨出皇帝是否驾临。

 。看到元仪殿前的全副仪仗,不少朝臣都愣了一下,随即喜上眉梢,两宫相得总是好事,再加之前三司的舆论,不少人不由假想,皇帝是否要亲政,另外一部分心思迥异的人同样不少,在他们看来,年少的皇帝还不足以驾驭朝政,若再有佞小人曲意奉承、蒙蔽圣听,必会引发大

 。无论承不承认,在紫苏摄政的六年中,元宁的国力与疆域都在扩张,这一点无人可以否认,因此,不论如何看待紫苏,大臣都会不自觉地愿意向她称臣,而年少的皇帝显然不能给人如此的信任度,即使是忠于皇帝,时刻对紫苏的权力抱以警惕之心的朝臣,也不得不承认,至少在三年以内,皇帝还没有足够的才能与气度亲临朝堂。

 。按照礼制,紫苏先进元仪殿,在珠帘后坐下,随后,玄颢才进殿,在御座上坐定,接受朝臣的叩拜,随着礼部执事的一声“礼毕!”大朝会正式开始。

 。“三司的正堂何在?”珠玉声动,赵全走出珠帘,向玄颢行礼之后,走下一阶,手捧朱笺,朗声开口,显然是要代紫苏质询朝臣了。

 。这一举动让殿内一片讶异,碍于法度,没有人出声,但是,左右相顾、面面相觑的人决不在少数,在这种惊讶中,吴靖成、于第中、江槿走出位列,跪在阶前,齐声道“臣在!”

 。赵全抬眼看了一下,便再次看见手中朱笺,平静地复述上面的字句“三司之臣监察百官、诤谏人君,握清议舆论之大权,为朝廷咽喉,卿等负此重任,掌三司之署,当引言官进诤言、合法度、清朋,何致诸士屡进妄语、离间天伦而无自省?言者无过,哀家只问卿等失管之罪,卿等可服?”

 。这一次,即使有御史在侧,不少朝臣都顾不得被弹劾的危险,窃声议论。

 。三人初时不语,随即都不由苦笑,俯首认罪“臣失职当罪,不敢不服。”

 。“臣不服!”

 。“臣不服!”

 。“臣等不服!”

 。不整齐的声音却拥有一致的气势,三司言官能上殿的全都出列跪倒,立时只见金阶之前黑跪了一片,玄颢的脸色不由一变,显然没有料到这种情况。

 。“放肆!太后质询三司正堂,与各位有何关联?违制妄动!还不退下!”这种候能出面的只有尹朔,他向御座方向行礼之后,便转身喝斥众人。

 。“尹相此言差矣!三位大人为下官等受失管之罪,如何与我等无关?”可惜,三司清什么都没有,唯有质疑的傲气是百官之首,此时,虽然言辞有礼,语气神情却是不屑之极,尹朔被他一番抢白气得完全说不出话来,脸色铁青。

 。“尹相退下吧!他们也是为主官辩白心切,心意可嘉,勇气更可嘉了,违制之罪,留后再议,先听他们说说为何不服吧!”尹朔正要再发作,紫苏的声音从珠帘后传出,他只能依言退下。

 。“皇帝以为如何?”言毕,紫苏顿了一下,又开口问皇帝。

 。玄颢没有料到母亲会问自己,愣了一下,才回答“朕以为母后娘娘的决定无误,三司言官如此齐心,虽有违制失仪之罪,但是,也应让其畅所言。”

 。太后与皇帝都这么说,尹朔只能退下,仍跪在阶前的三司官员们显然欣喜万分,任职三司的多是年青人,取的就是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气,因此,倒没有什么作伪的人,相互间看了看,便推了一个共认心思敏捷、能言善辩的人出来,是都察御史刘宗亮。

 。殿内的官员对刘宗亮并不陌生,都察御史并不直接弹劾官员,多是就事论事,直接进言处置之法,刘宗亮自从恩科高中之后,一直在三司任职,从九品主簿做起,三年前才转升正四品都察御史,朝中几乎人人都为某事被他弹劾过,而且,次次皆是言之凿凿,让人半点不能反驳,可见他是如何的心思缜密了。

 。不过,刘宗亮倒有些为难,并不是说怕得罪皇帝与太后,元宁皇朝开国以来,官员从不曾因为进谏而为获罪,更何况言官!

 。明宗皇帝时,赵氏一门权倾天下,除了少数权门,朝中官员无不附从,三司言官却没有因此畏缩,大司宪甚至指着明宗痛斥“一门权重,亡国之兆,他陛下必跪入太庙以请罪!”明宗也不过拂袖而去,连失仪之罪都未问。

 。刘宗亮担心的不是生死荣辱,而是,他虽然同样心存不服,可是,也不得不承认太后质询问罪并无不妥之处,而三位正堂俯首认罪显然也并非被迫,该从何说,他一时有些无从下手,面对有备而来的太后,若不能先声夺人、一矢中的,只怕根本无用,不仅三位正堂大人不能罪,连所有三司官员都会因此而被问罪,这不能不让他心中生出一丝不安。

 。紫苏没有催促他开口,元仪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S上网费告罄,在校期间无法再更新,七月一回家后恢复更新。

 。  m.bWoxS.cOM
上章 权握天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