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听南怀瑾讲《论语》 下章
第3节:听南怀瑾讲《论语》(3)
  又例如中庸,在儒家是指待人接物不过分也无不及。后用“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最早提出来的,是儒家学说中最基本的内容。《论语?庸也》载:“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句话把中庸之道的重要意义说得非常明白。在《论语?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欤?”

 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是中庸之道的基本原则。对孔子的中庸之道人们曾一度认为是“和稀泥”、折中主义,这是一种误解。

 折中主义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原则。孔子的中庸之道则与此不同“中庸”即中和,孔子是说两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应该使它能够中和,保留其对的一面,舍弃其不对的一面。这才是正确的中庸之道。一般的人很少善于运用中庸之道,多半都是走偏锋。

 “仁”与“礼”和“中庸之道”这些儒学思想已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孔子文化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到欧洲,造成很大震动。关于孔子思想的华我们不能一一尽数,要领会这常读常新的智慧经典,应当抛却偏见和局限,用心去阅读,用生活去印证。

 第一讲顶天立地的孝我国古代有一首《劝孝歌》,里面有两句话:“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语句直白而深刻。孝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南怀瑾先生曾经用调侃的语气对外国来访者说:基督教的“十字架”文化其实早就被西方人抛弃了,相比之下,东方文化才是符合十字架形式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西方文化偏重强调父母怎样去爱子女,而忽略了子女对父母的孝养,后一代和上一代接不上去“十”字少了上面一截,变成了“丁”字文化,这就是西方人目前面临的困境。仔细揣摩南先生这句话,作为一个中国人,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惭愧。某地政机关对选拔干部标准作了这样一个规定:不孝敬父母者不能提拔。此令既出,在网络上引起强烈争议。孔子说:“不好犯上而好作者,未之有也。”设想一下,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他的管理水平再强,领导公关能力再出色,都难以得到别人的信任。同事会觉得这样的人缺乏作为人的公信力,领导也会认为这样的人不具有一个社会人的基本品质——忠诚,重用这样的人,会给事业、单位的安宁带来深不可测的危害(至少是隐患)。  M.BwoXs.CoM
上章 听南怀瑾讲《论语》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