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龙的力量—南海扬 下章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

 位于印度河的东部的巴基斯坦城镇—米扬瓦利,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不为人所注目的地方,这座人口仅不足30万的城市郊外,新近播种的棉花、小麦和大麦正在明媚的阳光下吐着油绿的新穗,不时有早起的牧人骑着骆驼赶着自家肥硕的羊群,哼着不为人所知的小调走在这一片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之中。面对着如此醉人的风景,刚刚在伊斯兰堡经历过那万分凶险的不眠之夜的中国陆军快速反应部队的将士们多少有些宛如隔世的感觉。

 一辆辆载着轻装步兵的92型轮式步兵战车沿着公路向集结地域飞驰着,随着试图刺杀穆沙拉夫的基比尼上将在总统府殉命,以其为首的巴基斯坦亲美派势力所发动的军事政变也自然而然的胎死腹中,在先行抵达伊斯兰堡的中国陆军第127轻型机械化步兵师的配合之下,在穆沙拉夫的亲密战友—巴基斯坦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塔立克。马吉德上将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局长的纳迪姆。塔吉中将迅速对基比尼上将在陆军之中的嫡系军官实施了秘密逮捕。而面对众多军中元老以及他们身后的中国远征军,那些曾经深受基比尼上将鼓惑的巴基斯坦陆军少壮派军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束手就擒。一夜之间,一场山雨来风楼的政变便消弭无踪。

 曾经被作为叛军主力的巴基斯坦陆军第10集团军奉命撤出首都伊斯兰堡,返回拉瓦尔品第的营区,忠于穆沙拉夫的巴基斯坦内卫部队重新走上了街头。首都伊斯兰堡的紧急状态正逐渐解除。普通民众开始逐渐从各种媒体之上读到了更多关于前线的消息。在平定了内部的叛之后,穆沙拉夫政府不得不重新面对印度战场之上糟糕的战略态势。巴基斯坦陆军在这场战争之中投入了几近于倾国之兵,巴基斯坦陆军编制序列中的9个主力集团军,在印度西部的战线之上一次投入了5个机械化程度最高、最为精锐的集团军。另有2个集团军进入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全国目前除了第5和第10这两支战略预备队之外,几乎已无兵可用。

 面对已经被战争拖垮的国家经济和国民意志,巴基斯坦政府无愿也不能向民众公开全部的事实—“战线处于胶滞状态”、“今我军没有取得突破的进展”已经成为了电视新闻之中的老生常谈。但是这种遮掩并不能持续多久,穆沙拉夫政府迫切需要来自中国的帮助。但经过了两个昼夜的全力空运,强大的中国陆军目前仍只有隶属于2个机械化步兵师的4个团级规模的先遣部队陆续抵达战场。即便这些多为以92型轮式步兵战车为主的轻装步兵也已经同样成为了穆沙拉夫政府的救命稻草。

 “…基于目前伊斯兰堡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我先遣各部队并无必要再继续驻扎于巴基斯坦首都地区。建议中央军委考虑更改原定计划,令第127轻型机械化步兵师提前进入米扬瓦利地区,以策应印巴主战场。”靠坐在北京军区司令部所提供的值班专机舒适的座椅之上,刚刚接受完中央军委任命为南亚战区司令的胡维风中将多少有些得意。他一边随意的翻看着兰州军区的情报部门近期整理出来的印度西部地区的战场情况通报,一边逐字逐句的斟酌着飞机起飞前向中央军委所提的报告。

 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已经冲淡了前不久在虚拟对抗之中惨败于任令羽之手的抑郁。毕竟到目前为止,他依旧还是中国军界最为闪亮的新星。虽然任令羽在孟加拉的首都达卡的城下成功的上演了一幕21世纪的斯大林格勒。但东部战线归结底不过是牵制而已,况且如果没有原成都军区司令张陵中将的巧妙布局,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和第52、第53山地步兵旅的突出奇兵,任令羽即便有再多的奇谋最终也将败在远强于孟加拉陆军的印度东部军区手中。“以正合,以奇胜。”这句出自中国最为著名的兵家—孙子口中的至理名言一直以来也是胡维风中将用兵的宗旨,没有强大的实力为后援,仅仅凭借指挥官的天赋奇才永远只能侥幸于一时。

 “我终究是胜利者。”望着窗外逐渐清晰的兰州机场,胡维风中将在心中默漠的念着。他不会忘记不久之前,他一直视为竞争对手的任令羽也曾在这座城市留下过足迹,并成功的发动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特种攻击。“你从天山大漠动身前往了热带雨林,我却从热带雨林到来了这天山大漠。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集,或许也是一种缘分吧。”注视着自己所乘坐的客机逐渐盘旋下降,胡维风中将的眼前似乎又出现了那场由任令羽主持的《新时期热带地区局部战争研讨会》结束后不久,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李之龙中将坐东的夜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昔日一代雄主康熙大帝身边的近臣—纳兰德的这首《木兰词》写的虽然是男女之情,但是用来表诉宦海沉浮又有何不可。面对着难测的天威,胡维风对于谋略见识都远胜于任令羽的遭遇也曾有过出于妒忌的幸灾乐祸。但是有时回想,却又不生出几份怜悯之情,当然胡维风会在这些感触之后往往主观的认为自己不过是在兔死狐悲而已。

 当这架崭新的ARJ21“翔凤”型涡扇支线客机缓缓的降落在兰州机场的跑道之上,早已在停机坪上等候多时的包括兰州军区司令杜国生中将在内接队伍立刻了上去。在简单的寒暄之后,胡维风及随行人员被兰州军区的车队接到了宁卧庄宾馆出席一个“简单”的招待宴会。凭心而论对于习惯了北京那种奢华场面的胡维风而言,兰州军区的这个招待宴会的确可以称的上是简单至极了。

 “战争年代一切从简吧!”端起手中的酒杯,杜国生中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的冲胡维风笑了笑。看着这位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共和国军人,胡维风不有些动容。是啊!为了配合百年奥运的宣传,在中国国内政府和媒体一直在刻意减少着有关于战争的报道,以至于许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商人们已经开始在享受着马六甲战役所带来的“战争红利”早已启动的印度尼西亚联邦重建计划,加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政府采购市场的打开,战争在某些人的眼中已经成为“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生财之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丑陋现象更一度大行其道。毕竟对于远离战场的人们来说,饥饿和死亡似乎都已经成为了敌对国的专利。

 面对着身为自己自己前辈的杜国生中将的朴素情怀,胡维风微笑的点了点,一饮而尽自己的杯中醇酒。位于西北边陲的甘肃,这个拥有二千年酒文化的省份,在茅台、五粮大行其道的今天却被认定没有名酒。但是今天酒桌之上的红川特曲却颠覆了胡维风的这一传统观念。这种状若清,窖香浓郁的美酒入喉竟让人感觉味长回甜,尾净不涩。但是三巡之后,胡维风却不敢再喝了,毕竟他所要面对的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战略决战。从兰州到伊斯兰堡,漫长的道路之上依旧可以说是险阻重重。

 “米扬瓦利是巴基斯坦东部的交通枢纽,铁路和公路东连萨戈达,北至卡拉巴格,东南通木尔坦等地。胡维风提出第54集团军的第127轻型机械化步兵师驻扎于此,可以说是同时兼顾了伊斯兰堡与拉合尔这两个战略要点。”在位于北京总参谋部的办公室内,总参谋长助理林太平少将在简单阅读了总参谋长曹上将递给自己的报告之后,微笑着回答道。

 “看来前面那场胡维风对任令羽的虚拟对决还算是起到了一点的作用。经过了那一场挫折之后胡维风的用兵似乎显得更为成老练了。”曹上将微微点了点头,似乎认同了林太平少将的说法。“和穆沙拉夫这只已经出将入相的巴基斯坦政坛老狐狸相比,还停留在军人思维模式里的基比尼显然还的多。即便没有我们的快速反应部队。凭借着掌握着核武器的马吉德和情报部门的塔吉这两秆老,穆沙拉夫也可以轻松的摆平对手。”站在林太平一旁的是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戚度大校。这个在“十三翼将”之中被称为“影傀”的男人,不仅在前不久的虚拟兵棋推演之中成功模拟了任令羽的战略令胡维风几乎一败涂地。最近更以指挥巴基斯坦陆军企图直捣新德里的基比尼上将为研究对象,为总参研究如何处理巴基斯坦政治危机上颇多出力。

 在戚度大校眼中,基比尼上将一直以来都以一个军人的标准进行着这场夺权行动。当巴基斯坦陆军的指挥权在握,军中少壮派全力支持的情况下,基比尼上将却没有以一场陈桥兵变式的政变来摄取权力,而是选择了去从战争中捞取政治资本,不能不说是第一个致命的失误。而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才发动第10集团军进入伊斯兰堡,试图铤而走险。但是却不敢惊动民众,拖延了两天才动手,而且目标仅限于穆沙拉夫个人,则是失误之二。认定中国军队不会介入而疏于防范而是失误之三。

 “实际上穆沙拉夫真正担心的还是远渡重洋而来的美国航母,以及被巴基斯坦的入侵发起爱国热情的印度人。穆沙拉夫清楚华盛顿的力量,也同样清楚自己手里的底牌。一旦美国人下定决心要推翻他的话。除非在自己的国土之上引爆核弹头,否则以巴基斯坦三军目前的力量,恐怕在美国海军第5舰队的第一个攻击波次之下就会面临全面崩溃。”和戚度的见解相同,林太平也同样认为穆沙拉夫一再通过秘密渠道恳求中国予以支援的真正用意并不仅仅在于对抗基比尼的政变。震慑强大的美国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和在巴厘岛的较量不同,这一次我们只是吓跑了美国人而已。”面对着中国人民国防军中的两位后起之秀。曹上将多少有些无奈的说道。虽然巴基斯坦这个战场对于中国而言具备距离上的优势。但是在交通运输能力能力上的差异却让中国军队在兵力投送上面临着难以逾越的压力。交通运输是军队作战的生命线,是军队生存的命脉。它对于军队集结部署兵力、展开作战行动、保障战争需求乃至夺取战争胜利都起到关键的作用。交通运输动员是国家为了适应战争需要,组织和利用各种交通运输线路、设施和工具,进行的人员、物资、装备输送和通信网络的活动。

 “9。11”事件之后,五角大楼提出将力量部署由“前沿部署”与“快速增援”相结合转变为“前沿存在”和“力量投送”相结合,并且制定了美军新的战略机动计划:4天内可将1个轻型旅、5天内将1个轻型师、30天内应将由5个师组成的快反作战群投送到世界任何地区遂行作战任务。这样部署速度看起来并不可怕,但是当范围扩大全球的任何角落之时,却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其中海运是美军战略投送能力的核心力量,海运能力更是美国军队战略投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依靠力量。在近几场美军海外作战中,海上运输一直作为主要方式,为前线美军的预先集结部署和应变调运提供了主要运输保障渠道。在美军战略投送的任务区分中,人员通常空运至目的地,大多数装备和补给则要通过海运。

 美军如此规模的运输量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关键在于高效庞大的指挥机构—军事海运司令部。军事海运司令部设在华盛顿,由军事运输司令部直接指挥,负责组织协调美国本土与海外及海外各地区之间的海上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权。其所辖主要运输舰船共计187艘,事先预置船和海上运输船是军事海运司令部的骨干,其在事先预置运输、大量快速海上运输和持续海上运输三个主要职能方面都可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国海运资源主要由军队和商业船队组成,总载重吨位高达1400万吨。这些运输船大体由三类组成,包括8艘快速海运船、19艘大型中速滚装船和72艘第一类后备役舰只。其中8艘快速海运船编为第1快速海运船队,直接承担着战争初期陆军师重装备紧急投送的任务,主要部署在美国东部和海湾海岸,是军事海运司令部的王牌。除军队船只外,还有192艘商船可用于军事用途,其中包括美国本国的和外籍的船只。美军使用的本国商船主要指海上联运自愿协定限定的船只。海上联运自愿协定是通过预先协商的应急合同,分阶段获得悬挂美国国旗舰船或系统的规划,以足国防部的紧急海运要求。美国运输司令部将在国防部长批准后,分阶段启用海上联运自愿协定。外国的海运船只主要是指北约成员国政府业已同意向美国提供的海运支援,以足美国的紧急海运需求。

 而空运是美军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支撑,在三维立体式的投送方式中,空运是美国军事机器作战能力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快捷、连贯的特点,在危机发生时,美军都是最先调用空运部队来投送兵力。空运主要输送人员、早期部署部队的部分装备以及时间很强的补给品,是兵力投送手段中速度最快的方式,大约是陆上兵力输送速度的10倍、海上输送速度的20倍。而且空中兵力投送一般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能超越沾染区、破坏区、火灾区、泛滥区等各种障碍,执行兵力投送任务。同时,空中兵力投送的距离在单位时间内也较其他输送方式为远。现代大型运输机航程已达数千公里,经空中加油可实施全球投送。美国作为一个把军事战略建立在兵力投送基础上的超级大国,装备有大量中远程运输机,其空运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其美运资源同样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两大部分。建制空运部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空中机动司令部管辖的所有驻美本土的空中机动部队。二是战区联合总部麾下担负战区空运任务的C—130型战术运输机、C—27型运输机以及提供战斗支援的C—12型和C—21型运输机。三是空军后备役部队司令部的空运力量。美空军后备役部队包括空军后备队和空军国民警卫队,均担负战略和战术空运任务。此外,还有其他建制的空运资源,包括编在各军种、军种组成司令部和各军种大司令部的空运部队,主要为所在单位提供空运支援。除使用军用运输机外,军队在兵力投送过程中还可视情征用民用飞机。此外,美国还经常动用非美国空运资源。非美国空运资源是指根据现有协议,可从外国航空公司获得的空运能力。但这类空运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美国防部政策,并经国防部长批准后方可使用。

 此外前线预置是美军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补充,所谓预置储备,即在靠近冲突地区的陆上或海上预先储备一定的军用补给品和装备,特别是运输飞机无法装运的超大型装备,当冲突爆发时迅速启封或向冲突地区运送,以保障空运抵达的作战人员及时与其装备会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在西南亚,美陆军在科威特和卡塔尔各储备了1个重型装甲旅使用的装备,这2套装备使美军具备向西南亚快速部署1个重型师的能力。

 而与拥有强大前沿部署能力的美国相比,中国陆军的兵力投送模式依旧显得较为单一。虽然包括中国陆军的两大铁拳第38、第54集团军通过中国国内的铁路网络从中国东部快速进入新疆地区展开部署。但是跨越中巴边境的群山却成为了中国陆军不得不深感头疼的问题。中国陆军的99A型主战坦克可以在地面战中不惧美国陆军的M1A2型主战坦克。但是99A型主战坦克60吨的总重量却大大限制了这种地面重武器的投放效率。在中国空军的装备序列之中还没有一种军用运输机可以运载这种武器,而与之相比美国陆军除了可以利用海运的优势之外,美国空军的C-5“银河”、C—17运输机“环球霸王”都可以轻松将M1A2型主战坦克运往战场,虽然每架只能运载1辆。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

 从空中鸟瞰,绵延的河自西南向北斜向贯穿这座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三面环山的城市,作为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美丽的乌鲁木齐此刻已经来到了胡维风中将的眼前。“沙漠中的绿洲向来是最为稳固的要,何况这座城市还有群山拱卫,难怪自汉以来一直都是西域的锁钥之地。”望着眼前的逐渐清晰的城市风光,胡维风中将不由得转过头来对身边的兰州军区司令杜国生中将说道。

 “是啊!据说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便在这里生息繁衍,不过这个地方正式出现在中国人的信史之中却是从汉代开始。当时的乌鲁木齐是姑师-车师国的领土。当时西汉交通西域最常走的路线就是出关、玉门关而西,沿阿尔金山北麓西进至罗布泊西南端的楼兰,或继续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进入南道诸国,或自楼兰北上姑师,沿孔雀河西进北道诸国。可以说是大汉帝国进入西域的必经要道之一啊!”杜国生中将微笑着回答道。在这位军中宿将的记忆里当然不会忘记大汉民族的先辈们为了维护这条通往西方的贸易要道所付出的艰辛。

 西汉初年,汉朝政府便设置了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设营屯田,维护丝路北道安全。而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又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将一带被设为轮台县。唐代著名的边诗人岑参便曾在轮台生活过三年,写下了“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轮台设置“静军”驻守这一战略要地。不过乌鲁木齐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最终使乌鲁木齐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而今天的乌鲁木齐更是集全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于一身的中心城市。

 胡维风中将所乘作的ARJ21“翔凤”型涡扇支线客机徐徐降落在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的地窝堡国际机场的跑道之上,这座始建于1939年的机场,自1950年至今,历经数次扩建、续建,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枢纽机场之一,承担着新疆境内13个机场的中转任务,与国内53个城市通航,航线113条,其中国内航线99条,国际航线14条。不过自上周开始,这个军民两用机场已经进入了全面的军管状态。可同时停放18架大中型战机的东、西两个站坪之上,超过10架以上的俄制伊尔-76型和国产运-8S型军用运输机正停靠跑道的两侧,从自己专机的舷窗胡维风中将可以清楚的看到数以千计的中国陆军士兵正背着鼓鼓的行军背囊,有序的等待着登机。在他们的前方一辆辆绘着醒目的“八一”军徽的轮式装甲战车和牵引火炮正通过后舱门装载入机腹之中。

 “空军方面这几个月以来实际上已经是不堪重负了。试想一下2个重装集团军的装备和兵员要从共和国的中原腹地要被迅速的部署到西北边陲,虽然有完备的铁路、公路运输网络的支持。但是空军方面仍有每天3百个架次以上的运输任务。现在又要驰援巴基斯坦,空军的3个运输师和4个独立运输机团即便全力以赴,仍是杯水车薪啊!”看着一旁依旧人头攒动的新候机楼,杜国生中将的脸上不由得掠过了一丝云。毕竟即便不计算重型装备和弹药补给,光是需要运往巴基斯坦的指战员,第38和第54集团军总计便有超过15万之众。

 没有大型运输机,一直是中国空军的切肤之痛。由此而导致的运力限制,使中国空降部队一次空降突击的能力始终不能超越师级编制。尽管中国很早就依照安-12运输机仿制成功了运-8中型运输机,但是该种飞机一次只能携带96名伞兵或20吨装备。而除了运-8中型运输机之外中国空军的军用运输机领域依旧是俄国制造的天下。目前解放军列装最大的运输机是俄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这种最大起飞重量170吨,最大载重量52吨,巡航时速800公里,最远航程7800公里。从纸面上看是足了中国空军在国内各地投送兵力和物资的需求。但是作为一种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在70年代设计的一种军用运输机,俄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依旧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诸如结构效率低,飞机结构重量大;巡航效率低,耗油量大;运载效率低;驾驶舱布置杂乱,航电设备落后,发动机油耗高等。而使用寿命短,出勤率低,更成为了伊尔-76型运输机难以逾越的死

 但即便如此迫切,对于迫切需要提升战略空运能力的中国空军而言。伊尔-76型运输机仍是中国空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主力空运机种。目前中国空军装备超过了36架的伊尔-76型运输机,并已向俄罗斯定购了38架伊尔-76改进型和2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但是在战前由于俄罗斯方面的问题,货时间被一再拖延。主要原因是,负责组装伊尔-76型运输机和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的,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由于该厂人才失严重,目前已没有人力资源大批生产伊尔-76运输机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

 “听说陕飞集团的生产线上正在加紧生产新型的运—9中型运输机。希望能赶上我们的这场‘战场运’。”坐在杜国生中将身后的兰州军区作战部副部长邱庆东中校不由得附和道。“运—9型运输机也不过是一种中型运输机,还是无法运送我们包括99系列主战坦克在内的重型装备。”杜国生中将无奈的摇了摇头。对于陕飞集团目前正在全力制造运-9型中型运输机的情况,中国军方的高层的确有所耳闻。但是作为一种载重20吨级的新型中型中程军民用运输机。运-9型运输机的定位更多的时候是被作为一种可一次运送重伤人员72人和医务工作人员3人或轻伤员98人的医疗运输机。或可装载武装直升机等大尺寸武器装备;可实施单件空投或连续空投,最大单投重量8。2吨,最大一次空投重量13。2吨;一次空投13个1米货台或者3个4米货台或者2个6米货台;或空降武装伞兵98人的中型运输机。即便陕飞集团

 的生产线全力开动,对于目前大量停靠在各部队集结地域的数千辆99系列主战坦克及其他重型装备,中国空军依旧无能为力。

 “台湾特别行政区空军也来助拳了?”当自己乘坐的专机缓缓的停靠在停机坪上之际,一架墨绿色的美制C-130H型“大力神”军用运输机赫然出现在了胡维风中将的眼前。两岸和平统一之前,台湾地区空军的战略机动空运能力在东亚地区也算是“小强”之一。台湾地区空军共拥有58架各型运输机,其战略空运增援的基地设在屏东南部机场。这个机场可容纳中型运输机90架,是台空军最重要的运输机基地,负责战略运输。战时,该基地主要负责提供对海、空军的运输保障,并对陆军空降作战进行运输支援。在两岸关系紧张时期,台湾空军甚至计划利用空中机动运输支援将在攻方登陆部队的侧背实施空降以构成战术威胁。在两岸和平统一之后,台湾空军的这支运输机队又担负起了向南沙地区实施空中运输的任务。台湾空军的第10运输机大队的C-130H型“大力神”军用运输机频繁降落在南沙的太平岛和西沙的永兴岛机场之上,向驻守祖国南方群岛的战士们提供了充足而快捷的补给。

 “没错,作为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必要组成部分,台湾特别行政区空军的力量自然不能被排除在外。不过虽然派来的都是经营,但习惯了南海地区之后飞行员和战机目前还不能适应西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目前只能执行一些短距离的空运任务而已。”面对着胡维风中将关切的询问,杜国生中将微笑着回答道。“据说不仅是台湾特别行政区的空军,中央军委目前正在筹划联合东盟各国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组建一个国际合作战略空运合作框架。”邱庆东中校忍不主再次嘴道。

 “这是一种效法欧盟的作法。欧盟各国为了在北约框架内克服空运能力不足的问题,正在建立了一个战略空运组织机构。”胡维风中将微一沉后答道。实际上在战略空运的问题上,欧盟与中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随着冷战的结束。欧洲各国的作战范围不再限于欧洲中部地区,欧洲以外的部署已经成为新的动向,包括向欧洲以外派遣多国维和部队。因此,欧洲武装部队面临如何迅速把大量物资运往海外的需求。以前,欧洲一般采用铁路或海上运输的方式。战略空运或至少部分战略空运能力比较欠缺,而这种能力正是今后欧洲联合军事行动所必需的。这些逐渐增加的需求,使得战术运输机越来越不能足军方的要求。

 “还是远水解不开近火啊!”随着登机梯缓缓的靠上胡维风中将所乘坐的专机。这位掌握着可以说是中国陆军最强地面突击力量的将军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无论共和国的高层在尽多少努力,大多数的地面部队仍然不得不通过地面机动的形式开赴战场。“快看!那是什么?”突然身边正要提示各位首长可以离开座位的空乘服务小姐突然花容失起来。因为在她的眼线之中,一个巨大无朋的怪物正逐渐遮挡住了窗外阳光。

 “这不可能!是俄罗斯的安-124‘鲁斯兰’型重型军用运输机。”转头望去,胡维风中将同样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作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大的战略重型运输机,安-124型军用运输机的能全面领先于美国空军运载能力最大的C-5“银河”型运输机。150吨的运载能力,使得它甚至在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担任了为美国空军被扣留的EP-3型电子侦察机收尸的工作。如果通过这种重型军用运输机进行运输的话,每架安-124型军用运输机至少可以搭载2辆中国陆军的99型主战坦克。

 “只要提供足够的美圆,俄罗斯人可以用安-124飞机帮五角大楼运送防地雷伏击车辆到伊拉克去。所以租借给我们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国防军的总参谋部内,林太平正拿着花宁平刚刚与俄罗斯多家公司的飞机租借合同,向总参谋长曹上将汇报道。由于俄罗斯政府财政拨款问题,安-124型军用运输机的批量生产工作于上世纪90年代收缩,目前共建造了56架该型机,其中有10架属于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伏尔加-第聂伯”航空公司所有,6架属俄“飞行”公司所有,另有7架属“安东诺夫航线”公司所有,其它则归俄罗斯运输航空兵所有。为了获取这些安-124型军用运输机的使用权,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利用花宁平以非军方的身份向俄罗斯的3家民用航空公司订立了价值12亿美元的租借合同,合同的内容即要求这些俄罗斯公司每天提供10架左右的安-124型军用运输机往返于中国国内的主要机场到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堡等地,提供“重型机械设备”的运输服务。

 “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是12亿美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关键还是我们自己的‘大飞机’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展翅。我们才这样处处受制于人。”

 曹上将说道此处,多少有些无奈。除了向俄罗斯企业租借安-124型军用运输机之外,在这次向巴基斯坦空运部队的代号为“星月快车”的行动中,国联合航空公司还与国际上的多家航空运输公司订立了飞机租借或转运合同。其花费之巨绝对可以称的上令人瞠目结舌。

 实际上围绕着中国自建大飞机的争论已经持续了20多年,所谓大型飞机,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中国目前仍然没有自行研制的大型运输机投入使用。而曾经的运—10项目更成为了中国航空业的一个深深的隐痛。而现代战争具有突发强、节奏快、强度大等诸多特点,特别是物资耗费巨大、时效要求极高,远非传统战争可比。因此,武装力量的快速部署,武器装备的快速投送对夺取战争主动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从某种角度上说,战略空中运输力量已经成为了现代战争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就在曹上将的办公桌上,一架装有4台涡扇气发动机的大型军用运输机的3D模型效果图正呼之出。

 “这下重型装备的空运问题是解决了。但是2个快反集团军数十万之众毕竟不能全部通过空中运输。特别是后勤补给的问题,我们毕竟还没有美国人那样的财大气。不知道沿线兵站的建设情况进行的如何?”一边注意着跑道上正利用自身有如小型载重汽车般的起落架缓缓滑行的安-124型军用运输机,一边走下自己专机的胡维风中将不问道。

 “早在战役开始之前,兰州军区和新疆军分区以及建设兵团已经完成了从乌鲁木齐经奎屯和库尔勒到喀什沿线的兵站建设。部队沿途行进的油料和补给都已经安排到位。”杜国生中将显然有成竹。“看来还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啊!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还是您老理解的透彻。”今天似乎得到了战神眷顾的胡维风中将显然有些乐不可支了,毕竟如果将部队通过内线公路网络机动到喀什再进行空中和地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推行,效率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那里,这还是我们兰州军区的前任副司令员—任令羽中将提出来的建议呢!不过当时计划入巴参战的只有我们兰州军区的第21和第47集团军,想不到这次来了全军皇牌的快速反应部队。当然建设兵团的存在也令我们的兵站建设事半功倍。”

 杜国生中将一边微笑着一边将兰州军区所进行的前期准备和盘托出。

 新疆屯垦戍边事业源远长,远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代2000余年,相袭至今。而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分布在东起东经

 95°34-,西到东经75°50-,南起北纬35°30-,北至北纬

 48°34-的广大地区,负责着所辖边境垦区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计有2019公里国境线的安全。

 这是一支由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延安保卫战、解放大西北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第二军、第六军、原新疆三区革命中的民族军和由陶峙岳将军率领的原国民新疆驻军起义官兵组成的部队。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军垦战士忠实地履行着和国家所赋予的屯垦戍边神圣使命,以、政、军、企合一的形式承担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三大任务,成为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为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兵团成立后,迅速摆开了大规模屯垦的新战场,广大军垦战士,一手持,一手拿锄,向着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宣战。战士们风餐宿,开渠引水,垦荒造田,建成了一片片绿洲,一个个农场,一座座水库,一条条渠道林带。一大批军垦新城镇在荒无人烟的处女地上诞生了。在过去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上兴建了众多新兴城镇,而这些新兴城镇在这次中国陆军向南亚的进军之中都担任着重要的补给据点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新疆建设兵团始终坚持着“寓兵于民”的特点,现拥有民兵14万余人,其中基干民兵7万余人,编为4个齐装员的预备役师,146个营,706个连,分布于天山南北各个农牧团场、工矿企业、边境要地和战略通道。这些兵团民兵充分继承并发扬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在兵团委的统一领导下,在新疆军区和兵团军事部的直接指挥下,现已成为维护新疆地区社会局势稳定、保卫中国西北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在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兵团在原有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两圈一线”的部署模式。其中“两圈”分别指北疆环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署的兵团团场,南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部署的兵团团场;“一线”则是指为了防备苏联而在塔城至伊犁沿原中苏两国边境一线展开部署的兵团边境团场。这一部属的完成基本奠定了兵团的分驻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的基本格局。南疆地区:农一师驻阿克苏垦区,农二师驻库尔勒垦区,农三师驻喀什垦区;北疆地区:农四师驻伊犁垦区,农五师驻博乐垦区,农六师驻昌吉垦区,农七师驻奎屯垦区,农八师驻石河子垦区,农九师驻塔城垦区,农十师驻阿尔泰垦区。同时,还有农十一师驻乌鲁木齐垦区,农十二师驻哈密垦区,农十三师驻和田垦区。以及作为预备队工程建筑第一、二、三师。因此在任令羽的提议之下,新疆建设兵团早在数个月前便完成了动员工作,中国陆军各部队的沿途兵站建设完全可以得到建设兵团的全力配合。大量建设兵团所储备的粮食和副食品均已进入兵站系统,即便是油料和部分弹药也可以由建设兵团先行预制。

 “想不到主席他老人家当年的高瞻远瞩在今天竟令我们如此受用。”胡维风中将嘴上赞叹着共和国奠基者们的睿智,心头却不由得再一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上

 由于深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新疆的春天总是要来得总是要比共和国的大多数省份迟一些。虽然已经是4月上旬,但天地之间却依旧还是灰蒙蒙的一片,由于迟迟没有降雨在沿着铁路线两侧的山丘之上仍然看不到些许的绿意,相反由于干旱卷着无数黄沙的大风却始终没有间断过。在敞开着车门的军列之中,一张张年轻的脸傍之上是黄黑色的沙土,但是他们依据着风沙,眯着双眼注视着车外那不停移动着的景物,因为这便是他们即将远离的祖国。

 随着列车的行驶速度慢慢变缓,年轻的战士开始条件反般的收拾自己的行囊。因为这几个月以来几乎不间断的铁路机动已经让他们形成了习惯,在他们的前方,或许便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当然所谓的终点,或许也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

 “挟翰海之雄风,携天山之灵秀。”站在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第一编组站”的奎屯火车站的月台之上,中国陆军第7装甲师政委吴酬勤少将望着远方书写着大漠豪情的广告站牌,耳边到处充斥有些嘈杂的铁马金戈。“抓紧时间下车,大家不要拉下什么东西。”在班长的催促时中,早已在这空气浑浊的军列之中待的有些头脑发木的战士们匆忙的背起各自的行囊和武器,从车厢内跃下月台在口令声中整队。而在月台的另一边众多和战士们一同奔袭千里的重型装备也正通过各种途径被卸下军列,然后被开往指定的集结地域。所有的军列都必须尽快的卸完,因为每天都会有无数车皮的人员和装备通过铁路干线从甘肃省内的预定地域开来。

 作为中国陆军铁路机动的终点站,被称为“戈壁明珠”的奎屯市是一座崛起在中国西北部的新兴工商业城市。它位于新疆西北部,地处天山北麓和准噶尔盆地西南缘。西距乌鲁木齐市253公里,石油重镇克拉玛依以南,东与塔城地区沙湾县相连,西与塔城地区乌苏市相邻。毗邻的国家级石化基地独山子和自治区农牧业生产基地乌苏市,形成了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地带。近年来,以其超常规加速度发展,一跃而成为新疆北部交通、商贸、邮电、金融、信息和娱乐休闲区域中心。

 “谁又能想到我们这座如此现代化的城市才刚过而立之年?”面对着一路风尘仆仆的中国人民国防军陆军第7装甲师师长赵琅和政委吴酬勤,前来接的新疆建设兵团农7师师长王德龙大校及政委谢明瑞大校有些激动的握着两位战友的手说道。的确在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之中,奎屯长期以来都不过是一块牧民们逐水草而居时栖息的牧场而已。直到清代不过是乌鲁木齐至伊犁的一个小小驿站而已。如果不是数十万建设兵团的到来,这里恐怕至今依旧还是一片水泽而已。

 当由昔日野战部队第25师改编为了新疆农业建设第7师,并将师部迁驻在了奎屯之后。随着垦区不断扩大,团场不断增多。老一代的兵团人开荒造田,兴水利、排盐碱,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将一片片的荒原开垦成了良田。而新一代的兵团人又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兴建工厂,培育市场,最终让一个建市不过33年的行政区划成为了成为具有时代气息、文化发达、功能齐全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这次中央军委用兵西北,我们第7装甲师奉命在这里集结,恐怕难免要惊扰贵方了。”面对着这两位献身边疆的前辈,吴酬勤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是那里的话啊!咱们建设兵团的职工现在虽然大多已经不是现役军人,但是这么多年来与天斗、与地斗、偶尔还要和一些披着人皮的豺狼斗,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阵仗了,谈的上什么惊扰啊!”农7师师长王德龙大校哈哈一笑,便领着第7装甲师指挥部的众人驱车前往了设在奎屯市中心的师部所在地。

 中国陆军此次驰援巴基斯坦的2个快反集团军除第54集团军的第127轻型机械化步兵师和第38集团军的第113机械化步兵师已采用空中运输的方式由乌鲁木齐、库尔勒、喀什等地的机场飞往伊斯兰堡之外,其余地面部队均以地面公路开进的方式前往战区。其中第38集团军的第6装甲师、第112机械化步兵师及集团军直属防空旅、炮兵旅、工兵团、通讯团、防化团从玉门地区登车,经铁路机动至吐鲁番到乌鲁木齐一线下车,全军转为摩托化进行,经库尔勒抵达喀什。而第54集团军的第11装甲师、第160、第162机械化步兵师则由张掖、酒泉一线登车,经铁路机动到奎屯、昌吉一线下车,转为摩托化开进,经217、314国道直达喀什。而被总参谋长曹上将亲点,作为本次南亚战区总预备队的中国陆军第7装甲师则被“特别优待”足足在张掖等待了3个昼夜才最终赶上了西行的列车,由在列车上颠簸了36个小时才最终抵达了制定集结地域—奎屯。

 很多美国人所谓的社会精英在那场最终埋葬印度的战争之后向五角大楼的军官们追究过责任,特别是代表着美国国内传统强硬派、国会右翼势力、重工和军火行业的财阀的共和议员们更在数年之后掀起了一场堪比“麦卡锡主义”的“中国间谍门”事件。共和的议员整理出了长达4万页的报告,指责美国国防部在多起关系到美国国家利益的重大决策之中,错误高估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决心,最终作出了错误的部署。其中美国军队在巴基斯坦地区的轻易让步更成为了共和集中攻击的案例之一。他们对美国陆军所设定的中国陆军全面进入巴基斯坦的时间表提出了深切的质疑。

 “虽然从中国西部的喀什到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不过1300多公里的路程,并且有一条状况还算不错的公路连接着。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这1300公里并非一马平川,在这两个山水相连的国家之间横亘着被称为‘万山之祖’的喀喇昆仑山脉以及同样险峻的帕米尔高原,在那里平均海拔6500米,空气稀薄,气候恶劣。而突如其来的洪水和泥石随时会切断这条脆弱的生命线。而中国人如果真的选择将十多万精锐的重装部队通过地面机动的方式进入巴基斯坦的话,这条公路将是他们无可回避的灾难。但是我们五角大楼的精英却向我们的人民撒谎说中国有足够的空中运力来避免地面行进的困难。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呢?中国仅有不足20%的轻装部队是通过空运的形式抵达伊斯兰堡的,更多的重装部队依旧是通过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喀喇昆仑公路进入巴基斯坦的。如果我们可以更为坚决一些的话,我们本可以为巴基斯坦的人民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明天…。”在美国共和参议员汉弗莱充煽动的话语之中,美国人似乎看到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不过是一再虚张声势而已,如果美国人不再软弱的话,那么主导这个世界的权力依旧将牢牢的掌握在新大陆的神选之民手中。

 但是他们显然错了,即便不去探究中国空军是否可以为自己的友军机动凑齐足够的空中运力,即便是利用地面机动。擅长于千里奔袭的中国陆军也没有令他的前辈失望。第54集团军的第160、第162两个机械化步兵师仅用了48小时便抵达了喀什,在经过简单的休整和补给之后,重装部队便开赴红其拉甫山口。喀喇昆仑公路本身便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而这一场开进更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数以千计的重型坦克运输车往来于群山之间,沿着数万名中国新疆建设兵团的前辈用血汗筑就的友谊公路开赴前方。那些位于红其拉甫山口一侧的巴基斯坦边防军的岗哨之中的哨兵,或许永远忘记不了那天的场景,一条滚滚的黄巨龙由北向南,深入了他们的国土。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下

 印度北部灼热的阳光照耀在目创痍的大地之上,一辆被击毁的巴基斯坦陆军的MBT2000“哈利德”型主战坦克此刻正无声的停留在昔日的战场之上,在它伤痕累累的装甲之上,一个被俄制穿甲弹击穿的巨大弹孔似乎依旧在向世人诉说着那一次致命的冲击。一枚尾翼稳定壳穿甲弹呼啸着从炮膛中呼啸而出,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之下,连接着弹和外壳的弹带和紧固环在飞出炮口后不久就发生破裂、落,钨合金制的弹以1400/秒的速度低空掠过战场,最终飞向了这辆正在奋战时的坦克。

 在这辆“哈利德”型主战坦克的炮塔前部、侧而和顶部挂装着爆炸式反应装甲。虽然这些填充着惰炸药的装甲模块都试图利用自身的毁灭来改变这枚来袭的穿甲利箭的姿态及速度,给自己所拱卫着的主装甲带更多的机会。但是显然这种主要以聚能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为防御对象的第一代反应装甲并不适应对抗这样的攻击。在沉闷的爆炸声中,高速来袭的弹依旧保持原有的角度和速率,重重的撞击在这辆“哈利德”型主战坦克的主装甲之上,剧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装甲迅速熔化,致命的金属并随穿甲弹的弹体一起透入坦克内部,收割着巴基斯坦坦克手的生命,破坏着这辆坦克的内部构造。

 “我们最终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不是吗?”站在这片位于辽阔平原之上的昨战场之上,率领印度陆军2个主力集团军回援的陆军西部军区副司令南德拉乔格中将多少有些得意的说道。正是他和他麾下的近15万机械化野战部队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巴基斯坦陆军对新德里钳型攻势破产,在印度陆军第11、第12集团军的猛烈攻势之下,巴基斯坦陆军南线集团军群所属第2、第30和第31集团军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面对着以斋浦尔为前进基地,威胁己方侧翼的印度陆军增援部队。巴基斯坦陆军被迫从攻击梯队之中调出隶属于第30、第31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位于塔尔沙漠中的瑟尔达舍赫尔地区仓促的组织起防线。但实际上这与其说是一场阻击战,不令说是一场遭遇战。大多数巴基斯坦陆军部队都在抵达指定设防区域之前便遭遇到了攻势正盛的印度陆军主力。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巴基斯坦步兵甚至只能以各自的运载工具作为掩体与印度陆军前锋部队展开殊死的较量。但比起那些在行进过程中便遭遇伏击的战友来说,他们依旧是幸运的。在瑟尔达舍赫尔的沙漠之上,到处可见已经烧得焦黑的巴基斯坦军用卡车和装甲运输车的残骸,许多车辆之上都堆了来不及跳下军车展开的巴基斯坦步兵的尸体。

 即便如此,在瑟尔达舍赫尔地区印度陆军的突击集群依旧被迟滞了近48个小时,以巴基斯坦陆军第7步兵师为代表的阻击部队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巴基斯坦南线集团军群调整部署的时间。已经攻克了印度中部小城—金德,正在向新德里的西部门户—罗塔克进的巴基斯坦陆军第2集团军正是利用这段时间摆了可能被合围的危险。

 当瑟尔达舍赫尔一线的防御体系最终崩溃之际,巴基斯坦陆军已经在沙漠之中损失了近13000人。3个失血过多的步兵师再也无法抵挡印度陆军的攻势,在全军覆没之前他们必须撤出战斗。为了掩护友军的撤退,巴基斯坦陆军南线集团军群不得不投入了隶属于第31集团军的1个独立装甲旅实施了反冲击。但这次突如其来的反击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损失了近百辆坦克之后,这个独立装甲旅并未能真正击退印度人的攻势。毕竟这个独立装甲旅在前期攻坚战中已经损失了近30%的主战坦克,而连续的长途奔袭而耗尽了大多数坦克手的精力。但更为关键的是印度陆军新近投入战场的“炮象”反坦克自行火炮成为克制巴基斯坦陆军装甲铁拳的无双利器。

 已经充分意识到自身弱点的印度陆军不再追求能在动态的对攻战中击败训练有素的对手。而是采用弹防御的战术,在巴基斯坦陆军发起反冲击的主要方向上集中大量以老旧的坦克底盘加装反坦克火炮的“炮象”反坦克自行火炮予以阻击。这样的战术虽然不免消极但事实证明却简单有效,当面对数倍于己却已经预设阵地的自行反坦克炮群,巴基斯坦陆军的每一次冲击最终换来的都是头破血,但却收获甚微。

 最终瑟尔达舍赫尔成为了巴基斯坦陆军的噩梦,在撤出战场的过程之中约有近12个营的巴基斯坦步兵因得不到足够的支援而被印度陆军分割包围。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选择了奋战到死。在瑟尔达舍赫尔防线被突破之后,根据巴基斯坦陆军战区司令部的数据,南线集团军群除第2集团军尚可一战之外,其余第30、第31集团军均已无力支撑。不过巴基斯坦陆军的高层依旧固执的认为,最糟糕的时间已经过去。随着第2集团军的回援,巴基斯坦陆军已经可以将战线稳定在锡尔萨—希萨尔一线。虽然这两个城市的城区目前已经在印度守军的掌握之中,但是巴基斯坦陆军完全有能力在印度方面的援军抵达之前,歼灭这些顽抗的残敌,毕竟经过了瑟尔达舍赫尔地区的血战,印度陆军同样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但是巴基斯坦人显然忽视了一个决定战场态势的关键要素,那就是印度陆军是在本土作战,可以获得超出想象的预备队的支援。在瑟尔达舍赫尔战役结束后的3天时间里,巴基斯坦陆军第2集团军在锡尔萨—希萨尔一线布置了内外两重防线。巴基斯坦陆军动用了1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的兵力猛攻锡尔萨。早已弹尽粮绝的印度陆军在断壁残垣之间苦苦支撑,最终不得不退守位于市中心的核心阵地。只要夺取了这个最后的防御支撑点,那么锡尔萨终将易手。而在拔除这几个位于己方战线内部的敌对据点之后,巴基斯坦陆军将全力击退印度陆军的攻势。

 在那个炮火磷磷夜晚,包括卡兰在内大多数印度守军都在巴基斯坦陆军美制207毫米M110A2型自行榴弹炮猛烈的炮击之下等待着毁灭的降临。而在战线的另一侧,巴基斯坦陆军的外围防线上印度陆军也努力进行着解围的努力,逐渐复苏的巴基斯坦空军正在逐步剥夺着对手在白天自由行动的动力,即便在夜晚不时落下的集束炸弹同样令印度陆军丧失惨重,此刻的黑夜显得悠为漫长。

 一队队军用卡车在远离前沿的集结地域停下,一排排幼小的身躯顶着的钢盔在月光下闪亮着淡绿色的光芒。那就是印度陆军的希望之光—被动员起来的国民兵学团,这些印度的未来拿着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步在哨声中开始向巴基斯坦陆军的阵地徒步发起了冲击,在他们的前方无数的火舌正在夜幕中捕杀着生命。没有人质疑一个民族未来是一种财富。但是这种财富一旦被预制,那么这个民族的明天终将是一片空

 “不!我们并没有赢得任何东西,我们已经耗尽了印度最后的力量也只是暂时击退了一个方向的敌人。而为了这苟延残的胜利,我们几乎牺牲了所有在其他战线上获胜的可能。”站在自己同僚的身旁,新德里保卫战的实际指挥者—帕斯里查中将显然远比南德拉乔格中将看的要远。在他的指挥之下,印度陆军在北线成功的分割包围了巴基斯坦陆军的精锐—第1装甲师,在新德里西北部的门户—帕尼帕特,陷入重围之中巴基斯坦陆军第1装甲师展开了向新德里的最后一次攻击。为了阻挡巴基斯坦人最后的疯狂,印度陆军付出了伤亡42000人的惨重代价。而其中一个名字便是帕斯里查中将的独子。

 “中国人就要来了,他们会再一次向新德里发起进攻,而我们还能续写神话吗?”站在两位将军的身后,印度陆军的最高指挥官—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此刻似乎已经看见了那云集于巴基斯坦上空的雷兽。在东部战线上那一幕幕令他几乎胆寒的画面或许不久之后便将重演。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

 和所有即将陷落的城市一样,一直作为印度东部地区政治、经济心脏的加尔各答此刻也陷入了空前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在这座城市的主要干道之上到处是一片拥堵的景象。由各种汽车、公巴士、电车和人力三轮车所组成的洪,宛如每个雨季都会泛滥的水一样在这个城市里四处蔓延。所有人都不决定自己究竟要去望何方?听说中国空军还没有设置飞区,便想去机场碰碰运气。想象着可能可以找到一艘渔船离开这座城市,便向港区跑去。在这个城市里几乎每一个人怀着一种躲避末日的心理,在想尽一切办法离开这座围城。

 “我们依旧有能力保卫这座城市,终止这些毫无意义的混乱,我们不应该疏散任何人。动员起每一个能够参战的男人。加尔各答的每一座建筑物都将变成中国人的坟墓。”在印度东部战区的指挥部—古朴的威廉堡内,刚刚上任的加尔各答城防司令布拉德少将正以腔的热情来鼓吹着一场气势恢弘的“加尔各答保卫战”作为印度陆军之中少壮派军人的一分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中国军队正面锋过的布拉德依旧信心十足。在他眼中印度军队所有的失败都缘于指挥官的懦弱和无能。如果所有印度军人都能象那样坚持不后退半步的话,十亿印度人足以用鲜血淹没任何入侵者。

 “我想布拉德将军所要的是焦土防御,全民皆兵吧?”相对于眼前着远比自己年轻的多的后辈,卡尔马特中将显得有些意志消沉。在过去的两周之内,太多的坏消息已经令这位接替乔京德尔指挥整个印度东部战区的老人在心灵之上倍受摧残。从严格意义上讲加尔各答并不是前线。当中国远征军的山南突击集群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解放锡金全境之时,加尔各答依旧远离战线超过500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印度陆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纵深部署防御。

 “西里古里走廊是整个印度东部最为关键的要,在如此重要的地域我军竟然没有部署相应的重兵集团。从而让翻越雪山的中国人轻松的打开了通过加尔各答的第一道门户。格蒂哈尔到巴特那沿线,我军拥有完备的铁路运输系统,依托着充足的后勤补给体系,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这里阻挡住中国陆军的铁蹄。以逸待劳便可以将必须翻越雪山来维系补给线的中国陆军赶回去,但遗憾显然在这条战线之上我们只动用数个动员起来的后备师去组织防线。”据说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最后参与打架的人,往往事后话最多。”或许布拉德少将便是这样的一类人,在他的眼中此前印度陆军的种种失利,都是由于没有在他英明的指挥之下。而只要依照他的意见去作,中国陆军的强大攻势最终必将土崩瓦解。

 “我很欣赏你那与年龄相符的自信和勇气。在印度风雨如磐的今天,作为一个军人你依旧有必胜的信心,的确令人钦佩。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纸上谈兵对于目前局势毫无帮助。”面对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横加指责,卡尔马特中将似乎并没有任何愤怒的表示,相反他宛如一个慈祥的长者,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微笑着循循善道。当乔京德尔率领着印度东部军区3个主力集团军深陷于孟加拉的泥潭之际,正是卡尔马特中将指挥了印度东部地区的防御部署,作为一名战区级的指挥官,实际上他的工作完成的相当出色。如果面对的不是强大的中国远征军。那么或许卡尔马特的名字也将永远的铭刻在印度历史之上。

 “西里古里并非是一个理想的阵地,你可以试想一个位于山脚下的平原阵地,将会面临对手如何猛烈的打击。”对于西里古里走廊,卡尔马特中将与着包括乔京德尔在多的印度陆军大多数高层的意见截然相反。与主的观点相反,卡尔马特中将一直以来坚持反对在西里古里一线进行决战的计划。面对向来以“大炮兵主义”为建军路线的中国陆军,任何有理性的指挥官都不会将自己的部队布置在西里古里这样的战场之上。

 毕竟在当今中国陆军兵种编制中,炮兵部队所占的比例很大,根据卡尔马特中将的情报,目前中国陆军各大军区依旧编有炮兵师这一作战序列,而主力野战集团军都编有军属炮兵旅,装甲师、机步师、摩步师都编有师属炮兵团,装甲旅、机步旅、摩步旅编制中的炮兵团都编有地炮营;装甲团、机步团编有自己的自行火炮营;摩步团炮兵营编有地炮连、火箭炮连;摩步营编有炮兵连。而且中国陆军目前已经完成了火炮的更新换代,各种的先进的火炮系统已经装备了中国陆军的各部队。一旦决战在西里古里一线展开,印度陆军将不得不面对布置着高原之上数倍于己的炮火打击。

 “至于格蒂哈尔到巴特那一线,我军的确拥有内战作战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后勤补给上,我们就有可能拖垮中国人。”作为老一代的印度陆军指挥官,卡尔马特中将依旧记得1962年的那场灾难。的确从地理来上看,中国陆军背靠的是荒无人烟、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的藏南山区,而印度一侧则是一马平川、公路、铁路网络齐全、富饶的印度恒河平原。但是战争双方在补给线的较量永远不是地理上的对抗。印度陆军原第4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所著自传《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之中,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

 “中国的准备远远胜过我们。中国以其独特的作风在西藏东部广泛实施公路和机场的修建计划,这对于印度是有深刻影响的。公路网能使中国集中和维持大兵团直达边境。这对中国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因为西藏那边的地形是一片高原,许多地方很平坦,便于军车行驶。在这样的地面上修路,不会成为大问题。达旺突出部以北的地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相反,在我们这一边,必须越过丛林密布、雨连绵的几座崇山峻岭,才能到达主要的分界线区域,而中国人可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长驱直入,几乎直达我们的边境。他们只要进行有限的工程,就可使现有的驴马小道行驶车辆。显然,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对抗。”

 这段文字虽然从面前上看印度陆军是输给糟糕的地形,但是可笑的是印度竟然谋求在山南地区的利益,为什么不能象中国一样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开辟一条稳固的后勤补给线路呢?毕竟山南地区距离印度东部的富饶的恒河平原不过一步之遥。而中国军队则要从跨越整个青藏高原从内进入战区。人类历史上的那些被认定为“奇迹”的战例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决定于那些有形的如地理、兵力等硬指标,更取决于一个国家和政府的组织和动力能力,所谓的国力远比数据的堆砌。

 在中国政府的全面掌控和协调之下,庞大的中国铁路、空运系统向西部转移。刚刚建成不久的青藏铁路更成为了中国陆军山南突击集群背后强劲的大动脉,每天都有数以万吨计的物资由中国腹地运送到西藏的中心,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通过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层和大片“生命区”将胜利的希望传递到每一个战士的手中。而与之相比,印度的后勤系统却陷入了空前混乱之中。

 在英国殖民当局及很多私人公司的参与和推动下,印度铁路系统曾经发展迅速。当时印度不仅成为亚洲最早拥有火车和铁路的国家,而且铁路总里程一直雄踞亚洲第一。1924年,印度政府将整个铁路系统收归国有,从基础建设、管理运营到财政支出都由政府控制。1947印度独立后,新德里更是加大了投资力度,以使仅有蒸汽机车的铁路系统迈向现代化。最终印度铁路总长度约为6。3万公里,拥有大小近7000座火车站,每天货物运输总量为140万吨,运送旅客达1400万人次,也就是平均每个印度人一年可以出行4次以上。

 但是如此庞大的体系却有着它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铁路系统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行政机构,雇员更超过150万人,甚至超过了印度陆军的总人数。但是这个如此庞大的机构在财政上却始终入不敷出。为了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转,印度政府每年都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拨款。这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的情况。收入在不断下降,支出却逐年上升。每100名铁路雇员中,就有73人是退休职工,他们的养老金占了印度铁路总收入的近15%。而今后几年内退休员工还将不断增加,养老金的发放使得本已不堪负重的铁路财政负担雪上加霜。

 越来越沉重的负担早已的古老的印度铁路系统不过气来,从建成至今,印度从未对其铁路设备进行过全面彻底的改造。因此印度铁路安全事故频频虽然过去几年来铁路部门已开始更换不符合标准的铁轨,但要把6万多公里铁轨全部更换,却还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而这场与中国的战争,更成为彻底垮印度铁路系统的沉重一击。与青藏铁路的超负荷运转想比,印度的铁路系统竟连预定运力的80%都无法完成,一方面是如火如荼般全面展开的战线,一方面却是后方堆积如山却无法前送的补给物资。而资金和设备的贫乏更令中国空军对印度铁路系统的间歇轰炸,成为了难以弥补的创伤。当中国陆军的山南突击集群全面夺取西里古里走廊之时,印度陆军原定计划派往格蒂哈尔到巴特那沿线的兵力仅有不足35%抵达预定位置。

 因此卡尔马特中将并没有对格蒂哈尔到巴特那一线寄予更多的希望,在印度北方邦组建的10个整编动员师以巴特那为集结中心,伺机威胁中国远征军的侧翼。而印度陆军真正还可以一战的野战精锐—第1集团军所属的1个平原步兵师、1个山地师和3个独立旅则被布置于加尔各答以北的波卡罗到杜尔加布尔一线。从战略态势上来看,印度陆军在东部地区的部署俨然是一个巨大的口袋阵,左翼是巴特那的10个动员师,右翼是正从孟加拉地区撤出的印度陆军第3、第4和第31这三个主力集团军。而在这个巨大口袋的底部则是印度第1集团军所构筑已久的防线。但纯从兵力上讲,印度陆军在东部地区依旧有近40万人的庞大兵力,似乎大有一口吃掉敢于向南冒进的中国陆军山南突击集群之式。

 “这些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我们根本不具备围歼中国精锐集团军的能力。甚至只要中国陆军发起攻击,第1集团军的防线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虽然部署之上依旧雄心,但是卡尔马特中将却清楚的知道,印度陆军根本不具备一战之力。印度陆军以前一向自称为“装备二武器的一陆军”但是作为陆军元老的卡尔马特中将却清楚的知道,就印度陆军整体而言,他们更应该称为“装备着二武器的三陆军。”的确印度政府每年都会从国家财政之中划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武器采购。但是这些准现代化的武器更多的用于装备海、空军以及陆军之中的少数精锐部队。相对于那些已经损失在马六甲地区的精锐而言,目前正在保卫印度本土的大多数印度陆军普通部队所拥有的武器数量或许只能用可怜来形容。那些刚刚从征兵中心走出来的所谓整编动员师中,一个拥有755名士兵的步兵团只配备6门火炮、12具火箭筒、144枚手榴弹、8通用机、72轻机和一些制式步。火力强度甚至还比不上二战时期,以这样的部队去威胁中国陆军的侧翼,恐怕只能起到最原始的威慑作用。

 果然随着中国陆军兰州军区的甲类集团军—第21集团军所属各部队进入战区,一场灾难首先降临在了这些乌合之众的身上。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东路攻击集群突袭了集结于蒙吉尔的印度陆军整编动员第4步兵师,从而揭开了“加尔各答战役”的序幕。蒙吉尔突出部内集结的印度陆军3个整编动员师所组成了近5万人的防御部队,在不到12个小时之内便土崩瓦解。而就在印度东部战区的高层预计中国陆军会先行由第21集团军攻陷巴特那,以解除侧翼威胁之时。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西路攻击集群—第61摩托化步兵师也同步开始了从西里古里向加尔各答的攻势。

 作为中国陆军仅存的2个六团制步兵师之一,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后裔的第61摩托化步兵师以师属装甲团为先导,3个主力步兵团—第181、第182这2个红军团一线展开,沿着印度31A公路向加尔各答进。战斗的过程显得波澜不惊,印度陆军在绵长的道路上根本没有部署更多的兵力。接着2个憋足的劲的红军团官兵的是一双双不知所措的空目光,无数被印度政府抛弃的平民恐惧的站在公路的两侧,注视着一辆辆高速移动的军车以及那陌生的红色“八一”徽章。毕竟西孟加拉邦的恒河下游的比哈尔及恒河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867人。这些无助的生灵显然是卡尔马特中将留给中国远征军的最大麻烦。虽然在进入印度本土之前,中国远征军已经经历了解放锡金王国的考验。但毕竟对于锡金的人民而言,中国军队是与他们的亡海外的国王一道抵达的解放者。而在印度全副武装的中国军队恐怕只能与侵略者画上等号了。

 孩子或许总是战争最无忧无虑的精灵,当中国陆军各部队抵达预定位置开展之后,许多孩子总是最先围拢过来,天真的眼眸注视着一个个从车辆上跳下的陌生面孔。“拿去吃吧!”此刻战士们总是会从口袋里拿出巧克力或者饼干,但是心头却不免联想起“小孩,太君给你糖吃。粮食藏在哪里?”之类的电影画面。毕竟在善良的中国士兵的心头,保卫国家的口号远比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来得响亮。而一些好事的西方媒体的记者更是不顾中国军方的劝阻从锡金一路南下,跟随着中国陆军的各部队,一路选择的用镜头向西方民众诉说着他们理解的中印之战。不仅一些被战争造成的损失被冠以中国陆军肆意破坏,就连中国陆军向饥饿的民众分发粮食的照片都被标上了“以战养战,中国军队在印度东部强行征集物资。”的标题。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

 “张总司令,看在同属一个军区的份上,您就拉兄弟一把吧!”潺潺动的库利克河畔,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正对着电话,向远在拉萨的老上级—中国陆军印度洋战区代总司令、山南突击集群总司令—张陵中将大吐苦水。随着战线的延伸,中国军队首次面临多条战线同时处于战争状态的考验。目前除了中国国内原有的七大军区之外,中国军队还有3个海外战区目前正处于战争或准战争状态。

 军区与战区这两个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的“军区”往往是指在本国领土战略区域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中国军队从1985年起便设有北京、沈、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7个大军区。而“战区”则是为实现战略计划、执行战略任务而划分的作战区域。可以说在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之中,各大军区也具有战区的质。在和平时期,由军区组织辖区范围内陆、海、空军,以及其它兵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练,其目的在于提高军队协同作战能力。而在境外作战的情况下,再通过设立“三军联合作战指挥”建立远征集群的形势执行战略任务。

 在协助印尼政府平叛和对准战争之中成立的东南亚战区虽然已经大致完成了预定战略任务,但是出于维护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马六甲海峡地区稳定和繁荣的目的,由马亦龄中将接替钱萧上将所领导的中国人民国防军东南亚战区一度保持着原有的指挥建制。而在中印马六甲战争期间,这一战区还担负了苏门答腊岛方向的战斗。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役结束之后,随着战线的前移,目前东南亚战区所涵盖的区域已经由原来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马六甲海峡地区,扩展到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文莱整个东盟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个区域内,中国政府最终希望能够最终帮助东盟各国建立以来一个类似于“欧盟独立防务一体化”的军事合作体制。

 以印度击退在马六甲海峡地区扩张为主要战略目标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役结束之后,实际已经处于解散状态。随着包括陆军第13集团军等各主力部分纷纷踏上了回国的道路,依旧驻扎于战区之内的部队被划入了东南亚战区的指挥序列。但是由于印度国内所发生的军事政变,原定的停战协定被新德里军政府事实上撕毁,以及印度对孟加拉的入侵。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对印度洋及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进行全新的评估。为了最终击溃印度的战争潜力,中国军队不得不重新组建了两个大战区以应对即将在敌国纵深所展开的大规模地面战。

 重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的司令部设在中国西藏藏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下辖部署在西藏地区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第21集团军、第52、第53山地步兵旅,部署缅甸方向的第14集团军及其战区内的辅助作战部队。一线总兵力近35万人。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巴基斯坦方向上美国和印度的双重威胁威胁中国军队不得不同时组建了南亚战区,以担负巴基斯坦及印度西北部地区的战略任务。

 而随着原印度洋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被调任南亚战区司令,原成都军区司令员张陵中将自然而然的由副手的位置提前扶正。以战区代总司令的身份,直接指挥着山南突击集群的众多虎狼之师。作为在成都军区坐镇已久的老将,对印作战一直以来都是张陵中将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因此假道尼泊尔、奇袭锡金、穿西里古里这些妙的决策并非只是灵光一闪的产物,而是经过了成都军区千锤百炼之后早已拟定好的作战预案之一。

 在自己的这位足以信赖的老上级的领导之下作战,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一直都有种说不出的安全感。因此尽管面对着巍峨的雪山和封冻的山路,但是第13集团军依旧一往无前,但是在翻越乃堆拉山口之后的战斗中,第13集团军却意外的发现,自己所作的竟然是别人的嫁衣。在第13集团军铺就的大路之上,来自兰州军区的第21集团军的坦克正隆隆的开往加尔各答。而士气正盛的第13集团军却只能跟在后面担任着“扫地皮”的工作。

 如果是一场常规意义上的地面战,依照第21集团军的推进速度。紧跟其后的第13集团军各部队实际上面对的战斗应该并不少。毕竟在以每天上百公里推进的战线上,总会留下众多被绕开的坚固据点和被分割的敌方部队需要攻克和歼灭。但是在印度东部的战场之上,这一固定的定律却被无情的推翻了。在担任主攻的第21集团军所过之初,几乎可以说一扫而空。面对着中国陆军强大的机械化推进的装甲铁拳,印度东部军区担任着防御任务的各部队几无一合之将,在还没有接触到号称“新德里近卫军”的印度陆军第1集团军之前,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扫的几乎都是一些地方准军事部队。而沿途的印度各主要城镇更是奉行不抵抗的原则。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求战心切的第21集团军都处于“半饥饿”状态,那么留给第13集团军的更是连残羹冷炙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又怎么能不对自己的老上司大加抱怨呢!

 “我的兵每天连个游击队都碰不上,干的净是一些开仓放粮,出榜安民之类的琐事。再这样下去,干脆把第38师调来吧。让我们的主力部队回去好好休整休整吧!毕竟战士一路从马来半岛打到安达曼群岛,净赶上啃骨头了…。”坐在位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北部城市赖杰的指挥中心内,李光汉少将摆出了一副撂挑子的架势。他口中所说的第38步兵师也曾是第13集团军下属的主力摩托化步兵师但已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从李光汉少将的角度看来,目前他的部队所执行的任务换上武警也完成可以胜任,甚至更为合适。

 “呵呵!你这是想将我老人家的军吗?要知道渴望踏上印度国土的部队在国内可排成长龙了。要不是中央军委认为你们第13集团军擅长山地作战,恐怕也不会让你们提前结束休整,直接调往一线。不过现在既然已经越过了喜马拉雅山脉,战场主要在恒河平原之上展开了。那么你自己可以想想我们人民国防军的序列之中还有多少强力替补啊!”面对着李光汉少将“要挟”

 张陵中将同样以玩笑的口吻回答道。军国大事本不是游戏,中国陆军虽然不乏能战之兵,但是面对辽阔的国境线,也还远没有富裕到随意更换一个集团军的程度。即便是已经改编为武警机动师的第38师,对于目前几乎处于空巢状态的成都军区来说也是无法调出来的。

 “不要以为战争只局限于炮火连天的战场之上,真正的决战往往在战场之外。如何收拾我军目前所控制的大片印度领土之上的民心,就是一个原比消灭印度陆军几个集团军更为艰巨的任务。随便说一下我可还知道,部队目前的非战斗减员的情况可是很严重的啊!我希望第13集团军这只猛虎不要被你李光汉带成一只病猫。”打消了李光汉少将所有的傲气之后,张陵中将不忘再提醒一下,这个军中悍将所要担负的使命,以及可能潜伏的问题。

 四月的印度西孟加拉邦,室外的气温已经达到近30度了,急剧的气温变化令刚刚从雪域高原之上冲击而下的中国远征军战士们感到极不适应。高速推进的战线令很多部队甚至在投入战斗之时都来不及换装。而水土不服和印度本土糟糕的卫生环境更令沿途以来各参战部队都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病号。野战医院患上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战士远远超过了在战场负伤的同僚。毕竟在一个洗手间里纸都没有的国度里,早已习惯了国内卫生环境的中国士兵多少有些不适应。而多如牛的蚊子和苍蝇更成为了战士们的噩梦。

 “卫生的问题,我已经拟定了几条相关的措施了,正在推行之中。部队出发之前睡袋、蚊帐和净水药剂准备不足也是我们军指挥部考虑不周。但是关于我军控制区域的印度平民,我可真的是被搞的焦头烂额了。”被老上级治的没了脾气的李光汉少将此刻只能虚心接受批评的份。毕竟出征之前,大多数战士都认定印度好歹也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各主要城镇最起码的生活设施还是应该齐全的,因此普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计不足。但是当部队真的抵达那一座座军用地图之上标注为城市的人类聚集地,放在国内不过是一个个大型的乡镇而已。而饮用水网络更是落后至极,大多数的印度人依旧在通过了河和水井汲水,即便少数社区已经通上了自来水,但打开龙头放出的水也充了原始的腥臭味道。但即便面对这样的水质,印度人居然还饮之泰然。

 而更令广大中国士兵感到郁闷的是,一度令他们所担心的游击队问题虽然没有出现。但是更为严酷的问题却依旧让各级指战员们束手无策。当最初对陌生的中国军队的恐惧感颓去了之后,中国陆军控制区域的印度人开始逐渐发现中国人不仅不想新德里宣传的那样面目狰狞,是为了掠夺印度人的财富而来。相反伴随着中国陆军的到来,很多处于饥饿线上的印度平民突然发现自己重新找到了铁饭碗。面对着宛如饿殍般的印度汉,大多数同样出身于草的中国远征军士兵动了恻隐之心。但是第一次施舍却带来了宛如核爆炸式的连锁反应。

 “中国人管饭”的消息往往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加入到了向中国军队要饭吃的行列之中,而一些城市的留守政府也发现了这一契机,当印度人无法用双手操纵武器来战胜中国人之际,印度人决定用自己的胃来吃垮这支来自讲究仁义国度的军队。面对着一拥而来的悠悠之口,中国陆军第一次知道了慷慨之后的悲哀。印度政府有计划的放弃了众多城市的管理权,面对着无所事事拖家带口来吃大户的印度平民,第13集团军不甚头疼。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光汉迫切希望能和第21集团军换岗的根本原因之一。

 “战胜一支军队容易,但征服一个国度难。即便是象印度这样的国度。不过我们的目的从来不是征服这个国度,而是帮助那里的人民摆一个暴戾政府的统治而已。所以要懂得利用我长期以来建立统一战线的理念和手段。好了,跟你这个炮筒子多说也没有意义。今天晚一下时候将会有一架直升机抵达你的指挥中心。为你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面对李光汉以及整个山南突击集团所遭遇的困窘,张陵中将和中央军委早已若观火。毕竟印度东部地区的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和贾坎德邦不同于与新德里长期离心的锡金和东北部各邦,要想这里建立一个能与中国军队善意相待且具备管理能力的政府并不容易。不过好在印度军政府早已为中国军队准备好了最佳的人选。

 随着一架从刚刚独立锡金王国首府甘托克起飞的中国陆军的米—171型军用直升机送来了安定躁动不安之中的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希望。打开机舱的大门之时,率领集团军主要领导人列队的李光汉意外的发现,走出来的竟然是一位皮肤黝黑,又矮又胖的印度男人。一种被愚的感觉不油然而生。显然作为一个军人李光汉并知道这个人的真正价值,更不知道中国政府为了能安全的将他送到前线甚至付出了包括多名特工的生命在内的高昂代价。

 这个印度男子名为西塔拉姆。耶丘,这个名字对于战局当然毫无帮助,但是它所代表着的却是一个印度共产政治局内唯一硕果仅存的一位委员。在中印战争爆发之前,西塔拉姆。耶丘正在非洲进行着访问。面对西方记者的针对的提问,耶丘并没有遵循新德里政府的指示回答,而是直白印度对东盟各国是无的侵略,而中国的介入并非是西方世界所说的抢夺“腐的秃鹫”而是出于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正义行径。新德里应该正视全世界和平的呼声。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自己追求和平的诚意。为此新德里将他列为了打击对象之列,尽管印度共产顶住新德里将他撤除职的要求。但却依旧不得不要求耶丘暂时不要回国,毕竟只要他所乘坐的飞机一旦降落,印度政府便有权以叛国者将其逮捕。

 但是耶丘在此后环游世界的活动之中依旧不断的给印度政府以难堪。他说尽管目前可能形势复杂,当他和印度共产却依旧“充信心”他把印共称作思想领袖和设法在“显赫的印度和受苦的印度”之间消除差距的积极行动者。印度人民“期望”印共“继续扮演监督者的角色”而印共不是印度中央的“哈巴狗”

 在演讲之中说他继续在为印度共产宣传的同时,也向中国政府表达崇敬之情。“我们曾经去中国调查。我们不断告诉自己的政府,我们必须向中国学习…完全可能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允许外资扩大它的经济活动。所以,我们说:‘中国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尽管这样的人在印度共产中并非主,但是印度政府依旧对他恨之入骨,一度向印度共产表示,如果他们不能让这个闭嘴的话,那么印度政府有能力让他永远闭嘴。面对着暗杀的压力,印度共产不得不提醒耶丘应该谨言慎行。但是随后的事情却发生戏剧的逆转。随着印度陆军在新德里展开的军事政变,印度军政府也同步开始在印度东部地区以图谋分裂国家的罪名,全面逮捕印度共产的领导人,而此刻一直被排除在外的西塔拉姆。耶丘现在成为唯一还自由的最高领导人

 成立于1920年的印度共产和全印共产。目前,印度的共产员总数超过200万,其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总人数接近4000万,是世界非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强大的一支共产主义力量。他们在印度也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传奇:从1977年起,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29年。此外,它与印共还在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长期执政。印共在旁遮普等邦也参加过联合政府。而此刻的西塔拉姆。耶丘是否可以真正的代表这股强大的力量呢?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

 敬请期待下一章:珍珠战链  m.bWoXS.cOM
上章 龙的力量—南海扬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