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脾主意,脾脏者,意之舍,意者存忆之志也。为谏论大夫,并四脏之所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意者,脾之藏也。口
者,脾之官,脾气通于口,口和则能别五谷味矣,故云口为戊,舌
为己,循环中宫,上出颐颊,次候于
,下回脾中。荣华于舌,外主
,内主味,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神名俾俾主藏营,(一作意,)
秩禄号为意脏,随节应会,故曰脾藏营,营舍意,在气为噫,在
为涎。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
泾溲不利。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手足不举。厥气客于脾则梦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凡脾脏象土,与胃合为腑,其经足太
与
明为表里,其脉缓,相于夏,旺于季夏。脾者土也,敦而福,敦者浓也。万物众
不同,故名曰得福者广也。万物悬
挂茎,其叶在巅, 蜚
动,KT
息,皆蒙土恩德则为缓,恩则为迟,故令太
缓而迟。尺寸不同,酸咸苦辛,大妙而生,互行其时,而以各行皆不群行,尽可常服。土寒则温土,热则凉土。有一子名曰金怀,挟抱之不离其身,金乃畏火,恐热来熏,遂弃其母,逃于水中,水为金子而藏火神,闭门
户内外不通,此谓冬时土失其子,其气衰微,水为洋溢浸渍其地,走击皮肤,面目浮肿,归于四肢。愚医见水直往下之,虚脾空胃,水遂居之,肺为
浮,肝反畏肺,故下沉没,下有荆棘,恐伤其身,避在一边,以为水
。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上医远(一作来)占,因转孔
,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
下
,停其
,
息则微,汗出正
。肝着其
,心气因起,
行四肢,肺气亭亭,
息则安。肾为安声,其味为咸,倚坐母败, 臭如腥。土得其子,即成为四时之序,逆顺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其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恶者,何如其来。如水之
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沉重不举。不及则令人九窍壅
不通,名曰重强。脾脉来而和柔相离,如
践地曰平。长夏以胃为本,脾脉来实而盈数,如
举足曰脾病。脾脉来坚锐如
之喙(
一作鸟),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
曰脾死,真脾脉至,弱而乍疏乍散(一作数),
黄青不泽,
折乃死。长夏胃微濡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濡弱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脾藏营,营舍意,忧愁不解则伤意,意伤则闷
,四肢不举,
悴
夭,死于
。足太
气绝则脉不营其口
。口
者,肌
之本也。脉弗营则肌
濡,肌
濡则人中
,人中
则
反,
反者,
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脾死脏浮之大缓(一作坚),按之中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六月季夏建末也,坤末之间土之位,脾旺之时,其脉大阿阿而缓曰平,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脾,母之归子为虚
,虽病易治,反得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脾,子之乘母为实
,虽病自愈。反得眩而长者,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贼
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脾,水之凌土为微
,虽病即瘥。
右手关上
绝者,无脾脉也。苦少气下利腹
身重,四肢不
动,善呕,刺足
明治
。右手关上
实者,脾实也。苦肠中伏伏如坚状,大便难,刺足太
治
。
脾脉长长而弱,来疏去 (一作数),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
,五至死,六至命尽,足太
脉也。
脾脉急甚为螈 ,微急为膈中
,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缓甚为痿厥,微缓为风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无疾。大甚为击仆,微大为脾疝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小甚为寒热,微小为消瘅,滑甚为 癃,微滑为虫毒蛔,肠鸣热涩,甚为肠 ,微涩为内溃,多下脓血。
脾脉搏坚而长,其
黄,病少气。其软而散
不泽者,当病足 肿,若水状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扁鹊曰∶脾有病则
萎黄,实则舌本强直,虚则多癖善
注利,其实若
气壮,则梦饮食之类。脾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噫,在志为思,思伤脾。
气并于脾则饥。音主长夏,病变于音者,取之经。恐惧而不解则伤
,
伤则骨酸痿厥,
时自下则病
,是故五脏主藏
者也,不可伤,伤则守失而
虚,虚则无气,无气则死。
病先发于脾,闭
不通,身痛体重,一
之胃而腹
,二
之肾少腹
脊痛,胫酸,三
之膀胱背膂筋痛小便闭,十
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病在脾,
慧,平旦甚,
中持,下晡静。(《素问》作
出甚。王冰云,
中持者,缪也)。假令脾病东行,若食雉兔
及诸木果实,得之不者,当以
时发,得病以甲乙
也。
凡脾病之状,必身重善饥,足痿不收(《素问》作善肌
痿足不收,《甲乙》作苦饥,肌
痿足不收),行善螈脚下痛,虚则腹
肠鸣,飧
食不化,取其经,足太
明少
血者。
脾脉沉之而濡,浮之而虚,苦腹
烦
,胃中有热,不嗜食,食而不化,大便难,四肢苦痹时不仁,得之房内,月使不来,来而频并。
脾病其
黄,饮食不消,腹苦
,体重节痛,大便不利,其脉微缓而长,此为可治,宜服平胃丸、泻脾丸、茱萸丸、附子汤。
当刺隐白,冬刺
陵泉,皆泻之。夏刺大都,季夏刺公孙,秋刺商丘,皆补之。又当灸章门五十壮,背第十一椎百壮。
在脾胃肌
痛。
气有余,
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气不足,
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其三里。
有所击仆,若醉
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
离别,
不从
,故以三分候死生。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
而短气也,脾中寒。
脾水者,其人腹大,四肢苦重,津
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脾
者善哕,四肢急(一作实),体重不能衣(一作收),趺
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脾约者,其人大便坚小便利而反不渴。
脾气弱,病利下白肠垢,大便坚不能更衣,汗出不止,名曰脾气弱,或五
注下青黄赤白黑。
寸口脉弦而滑,弦则为痛,滑则为实。痛即为急,实即为踊,痛踊相搏,
胁抢急。趺
脉浮而涩,浮即胃气微,涩即脾气衰,微衰相搏,即呼吸不得,此为脾家失度。
寸口脉双紧即为入,其气不出,无表有里,心下痞坚。
趺
脉微而涩,微即无胃气,涩则伤脾。寒在于膈,而反下之,寒积不消,胃微脾伤,谷气不行,食已自噫,寒在
膈,上虚下实,谷气不通,为闭
之病。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为
,卫气长,迟则为
荣气促(一云不足)。荣卫俱和,刚柔相得,三焦相承,其气必强。
趺
脉滑而紧,滑即胃气实,紧即脾气伤,得食而不消者,此脾不治也。能食而腹不
,此为胃气有余,腹
而不能食,心下如饥,此为胃气不行,心气虚也。得食而
者,此为脾家不治。
病患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发痈,微黑者有热,青者有寒,白者不治。
黑者胃先病,微燥而渴者可治,不渴者不可治,脐反出者,此为脾先落(一云先终)。
凡人病脉已解,而反暮微烦者,人见病者瘥安而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
则见 起,与谷争减,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
呕
,肠鸣,四肢重,足胫肿,厥不能卧,是主肌
损,
黄也。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如大盘,久久不愈,病四肢不收,黄瘅,食饮不为肌肤,以冬壬癸
得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适以冬旺,旺者不受
,脾复
还肝,肝不肯受,因脾病,其
黄体青,失溲直视,
反张,爪甲青,饮食吐逆,体重节痛,四肢不举,其脉当浮大而缓。今反弦急,其
当黄而反青者,此是木之克土为逆,十死不治。
宫音人者,主脾声也。脾声歌,其音鼓,其志愁,其经足太
,厥逆
明则荣卫不通,
翻祚。
气内击,
气外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举体消瘦,语音沉涩如破鼓之声,舌强不转而好咽唾,口噤
黑,四肢不举,身重如山,便利无度,甚者不可治,根据源麻黄汤主之(方在别卷中)。又言声优惧,舌本卷缩,此是木克土。
击
,
气伏,
气起,起则实,实则热,热则闷
,体重不能转侧,语声拖,声气深不转而心急,此为
热伤脾,甚则不可治,若
虽萎黄,语音若转可治。
脾病为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恒山丸主之(方见别卷中),若其人本来少于 怒而忽反常, 喜无度,正言而鼻笑不答于人,此脾病,声之候也。不盈旬月,祸必至矣。
之疾,经络之源,究寻其病,取其所理,然后行治,万无遗一也。黄为脾,脾合
,黄如 腹者吉,脾主口
,
是脾余,其人土形相比于上宫黄
,大头圆面美,肩耐秋冬,不耐
夏,
夏感而生病,主足太
敦敦,然脾应月,月有亏盈。脾小大随人
大小,上
浓,下
薄,无 龈
缺破,此人脾不正。揭耸
者则脾高,高则实,实则热,热则季胁痛,
垂而大。不坚者则脾下,下则虚,虚则危,危则寒,寒则身重不能行步,
坚者,则脾坚,坚则脏安,安则不病,
上下好者,则脾端正,端正则脾胃和利,人无病。
偏举者,则脾偏痛好
。凡人分部中陷起者,必有病生。胃
明为脾之部,而脏气通于内,外部亦随而应之。沉浊为内,浮清为外,若表病外入,所部则起,起则前泻
,后补
,若里病内出,所部则陷,陷则前治
后治
,
则实热,
则虚寒。寒主外,热主内,凡人死生休否则脏神前,变形于外,人脾前病,
则焦枯无润。若脾前死,
则干,青白渐缩,急齿噤不开,若天中等分,墓
应之,必死不治,看
浓薄,决判赊促,赊则不盈四百
内,促则旬朔之间。脾病少愈而猝死何以知之?曰青黑如拇指靥点见颜颊上,此必卒死,脾绝十二
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肿腹热,胪
利,不觉其出时(一曰五
死,)面青目黄者五
死。病患着
,心痛气短,脾竭内伤,百
复愈,
起傍徨。因坐于地,其亡倚
能治此者,可谓神良。又面黄目赤不死。黄如枳实死。吉凶之
,在于分部霏霏,而见黑黄,入
必病,不出其年。(其
在鼻上当两眼是其分部位也。)若年上不应,三年之内,祸必应也。
季夏土脾,脉
黄,主足太
脉也,其脉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应在背俞与舌本。中封在内踝前一寸大筋里宛宛中,脉本从中封上四寸是也。其脉
于隐白,隐白在足大趾端内侧是也。其筋起于足大趾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上结于膝内辅骨;上循
股,结于髀,聚于
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胁,散于
中,其内者着于脊。其脉起于足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
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 骨后,
出厥
之前,上循膝骨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合足
明为表里,
明之本在厉兑,足趺上大趾间上三寸骨解中也。同会于手太
。
其足太
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
明。其别者,入络肠胃。主脾生病,实则胃热,热则腹中切痛,痛则
病,
脉反大于寸口三倍,病则舌强筋转,卵缩牵
股,引髀痛,腹
身重,饮食不下,烦心,心下急注脾。脾病虚则胃寒,寒则腹中鼓
,
则
病,
脉反小于寸口一倍。病则
水不能卧而烦,强立股膝内痛。苦筋折扭之,扭之者,脉时缀缀动也。发动甚者死不治。
四季之月各余十八
,此为四季之余
,主脾胃,黄
随病也(一作内
病)。其源从太
明相格节气,相移三焦,寒
不调,四时关格而起,则脏腑伤 ,随时受疠,
气外
,
气内伏,其病相反。若腑虚则
所加,头重颈直,皮
强痹。若脏实则
疫所伤,蕴而结核起于喉颈之侧,布毒热于皮肤分
之中,上散入发际下,贯颞 ,隐隐而热,不相断离,故扁鹊曰∶灸肝脾二俞主治丹毒。四时随病当根据源补泻,虚实之病,皮
随热则须镰破敷贴,方咒促治,疾无逃矣。
M.BwOXs.CoM